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鬼咒最新章节!
<!--go--> “响叔,你说的祖传赶尸鞭,就是当年的伍子胥打尸鞭?”丁二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字一顿地问道。
但是因为激动还没有完全消除,丁二苗的声音,听起来仍旧有些古怪。
“没错,伍子胥打尸鞭,就是我家祖传之宝。湘西王家赶尸几十代,踏遍大江南北,三山五岳,从未出过任何差错,靠的就是这根赶尸鞭。”王响得意地一笑:
“只不过,担心宝物被别人抢夺,所以我们王家从不对外张扬这件事。就算是蓝丫头的外公,和我生死之交,我也没跟他说起过。我现在用的赶尸鞭,就是仿制品。因为经常和伍子胥打尸鞭放在一起,所以也沾染了一点打尸鞭的威力,可以克制一般的僵尸。”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丁二苗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那么响叔,既然这是你们王家的秘密,为什么你今天又要告诉我?是不是王家赶尸,后续无人?”
先前,丁二苗都称呼王响为王老头,现在心里惦记着人家的打尸鞭,所以丁二苗也恭敬起来,跟着顾青蓝的叫法,称呼王响为响叔。
“不是,我有儿有女有徒弟,怎么说后继无人?”王响嘿嘿一笑,说道:“关键,现在的赶尸业务太少了,赶尸鞭,也派不上多大用场。而且……,还有一点其他情况。”
“什么情况?”丁二苗急急问道。
“哦……,就是那赶尸鞭,已经在很久以前丢失了。”王响神色黯然地说道。
我勒个去,这不是耍我吗?丁二苗心里的一腔希望之火。被当头一盆凉水浇灭。
很久以前就丢失了,现在还能找的回来?估计丢失只是借口,王响本来就是吹牛逼,他家里,从来就没有过打尸鞭。
丁二苗脸色一沉。好半天才开口说道:“说来说去,你还是在吹牛逼。算了,本来就不该相信你这老家伙的。”
说罢,丁二苗转身就要离开。现在打尸鞭无望,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丁老弟留步啊!”王响飘在丁二苗的身前,急切地说道:
“虽然打尸鞭丢失了。但是我知道那东西现在在哪。我把地方告诉你,你要是有本事拿回来,那以后的打尸鞭,就跟了你姓丁,就是你的东西。”
“那你告诉我。打尸鞭现在在哪?”丁二苗冷笑,道:“估计你会告诉我,打尸鞭被玉皇大帝收去做腰带了,让我去找玉皇大帝,对吧?”
王响急的直挥手:“不是,不是!”
“二苗,你听响叔说嘛。”顾青蓝也走上来,说道:“响叔虽然平时嘻嘻哈哈的。但是从不骗人,请相信他。”
丁二苗点点头:“好,你说说吧。”
王响这才松了一口气。飘了一圈,缓缓地说道:“在九十年前,我太爷爷当家的时候,和一个盗墓贼马五做了朋友。一次无意中,把赶尸鞭拿出来炫耀了一番。却不料那盗墓贼马五很有些眼力,竟然认出了伍子胥打尸鞭的来历。然后。找机会偷走了我家的宝贝。”
说到盗墓贼,顾青蓝的小脸一红。扭头看向一边。虽然她盗墓不取财,但是毕竟还是个盗墓贼。
“因为盗墓贼经常会在墓中遇到僵尸。所以打尸鞭对马五来说,也不亚于尚方宝剑免死金牌。那盗墓贼马五,偷了打尸鞭之后,仗着神器在手,竟然贼胆包天,打起了诚意伯墓的主意,最后葬身在墓里,再也没有出来。”王响歇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太爷爷追到诚意伯墓的时候,墓中机关已经发动,盗墓贼马五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从此,绝世神器打尸鞭,就长眠在诚意伯墓中。”
“诚意伯墓,难道是刘伯温的埋骨之处?”丁二苗吃了一惊,问道。
刘伯温一代奇才,观天察地知阴晓阳,精通道家法术,擅长奇门遁甲,这马五也是找死,竟敢跟刘伯温过不去!
刚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又被无情扑灭。
捉鬼斗妖,丁二苗不怕。但是挖坟掘墓,他并不擅长。现在打尸鞭落在刘伯温墓中,又怎么能盗出来?刘伯温也是道门中人,前辈大师,天师级别的道行,他的墓穴,又岂能让别人来去自如?
“正是刘伯温之墓。”王响说道:“如果你可以进入墓中,那么打尸鞭,就是你囊中之物。”
顾青蓝皱起眉头,道:“如果可以让人随便进出,那就不是刘伯温之墓了。现在,那里已经被设置成景区,游客不断,还有保安巡逻。只怕很难找到动手的机会。”
作为盗墓贼,顾青蓝对天下大墓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刘伯温墓的现状。
“这老家伙,是存心拿我开涮!”丁二苗没好气瞪了王响一眼,又对顾青蓝说道:“算了算了,这打尸鞭,不要也罢。”
“哈哈哈……,你们以为,刘伯温墓,就是现在的江浙文成南田镇的诚意伯墓?要是这样以为,那就大错特错了!”王响说道:“当年盗墓贼马五的陷身之所,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诚意伯墓!”
丁二苗大奇,问道:“难道刘伯温也效仿曹操,布下七十二处疑冢,文成南田镇的诚意伯墓,只是掩人耳目的假穴?”
刘伯温的老家,就在江浙省文成南田镇。晚年刘伯温,隐居故里,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选了一块“九龙抢珠”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埋骨之所。
有记载,在刘伯温临死前,他的儿子刘琏、刘景呈上有石马、石狮、石将军把门、条块石铺成的三进三圈坟墓图纸,让刘伯温过目定夺,却被刘伯温撕得粉碎。
刘伯温劝诫儿子说:“墓字上草下土,若用石铺,怎么生草?古人造字,大有讲究,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试想,张良、诸葛武侯墓又在哪里?”
所以,刘伯温死后,墓葬不用一砖一石,就是一堆黄土掩埋了棺木。
这段历史,明史中记录在案言之凿凿,后来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对此也没有任何怀疑。(未完待续)<!--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