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杀杀杀!流流流!

午后方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兴唐最新章节!

    “殿下,你过来看,”碧儿兴冲冲地将李威拉出来。

    “看什么?”

    “小黑也飞出来了,里面有好几只小小黑。”

    小小黑?李威抬头看去,看到燕巢里,有几只小雏燕,伸出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大黑小黑看到碧儿走过来,从巢穴里飞下来,在碧儿身边盘旋着,并不害怕。似乎是在向碧儿表示亲热。

    喂久了,动物也有智慧的,也就亲近了。

    碧儿将一盒子小虫子拿过来,大黑飞过来,就在她手掌心上吃虫子,倒是小黑还在不远处犹豫不决。碧儿用手摸了摸,大黑想飞,却没有飞,歪着小脑袋思考了一下,又开始进食。

    碧儿呵呵乐了起来。

    其他宫女一起叫道:“大黑通灵了,通灵了。”

    李威无语,就是一头狮子这样喂下去,也通“人性”的,况且是娇弱的燕子。

    碧儿又说道:“殿下啊,你看大黑与小黑长得多好啊。”

    嗯,是长得很好,很肥,整天不劳而获,吃得又很有营养,比来的时候重了最少有一半。不过这更让李威担心,到了秋天来临时,这一对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就是现在,能飞得动,或者飞得远么?

    这是在宠它们,还是在害它们?

    还有,小小燕子长得很快的,大黑小黑还经过磨练,如果小小黑们自小就这样豢养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正在这时候,江萝匆匆忙忙地跑过来,说道:“东都来圣旨了!”

    ………………………………

    李治比起李世民,多有不如。

    但不是一个昏君,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在位时拿下高丽,虽然新罗象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总的来说边功尚可。也斩杀了许多大臣,但也亲自提拨了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瓘这些贤臣。

    可正因为长孙无忌、上官仪等人的被杀,朝堂再也没有多少大臣敢象魏征一样强谏了。

    这才是导致这一次贺兰敏之,京城所有大佬观望的原因。

    但这些大佬爬上来,固然是靠道德,也是靠才华爬上来的。贺兰敏之一波不平,又一波起来了。知道贺兰敏之到了结束的时候。

    再说,太子的话很恶人的。

    戴至德这些大佬也知道李威并不是要他们站队,但听出太子的不满与话外之音了。我不要你们站队将父亲顶下来,但在与贺兰敏之的事件上,你们也不能观望吧。

    与东宫体系有关联,避嫌皇上肯定高兴的,选择也会选择皇上的,连长孙都做掉了,敢扶持太子与皇上为敌么?但毕竟是沾着东宫体系的边,这一次冷静过头了,同样也是失职。特别太子都将这个问题点明了,没有办法再冷处理了。

    因此,推的那个才叫烈。

    上到各位宰辅,下到坊里的坊正,一个个将贺兰敏之的罪状罗列出来。两天之内,罗列的罪状,将终南山的竹子全部砍了做竹简,都写不下来了。

    从长安到洛阳邸报是一天十封。

    将这些个事儿,全部奏上。

    也是逼迫李治做一个表态了。昨儿刚出了侮辱小公主,导致贺兰敏之被阉割,十几条人命出来了,可贺兰敏之还活着,府上的仆役还众多。尽管怕出事,派了士兵看守,可那么大的府邸,想要人逃出去,还是很容易的。如果再出什么事,怎么办?

    于是圣旨,很快就下来了。

    但这个宣旨的太监名字,让李威听到有些惊喜,依然还是王彩年。将群臣召集了,才开始宣旨的。无用置疑,这样做,这次圣旨很严重。

    群臣伏下,王彩年开始宣旨。

    开篇就是,贺兰敏之顽劣不化,又有宵小蛊惑。

    嗯,很有可能大部分出自皇后之手,这样是替自己改说的。当初流放武家兄弟到岭南,扶持贺兰一家上台,正是出自武则天的旨意。现在贺兰敏之做出这些劣事来,也打了武则天的脸。只好说贺兰敏之是受宵小的蛊惑了。

    但接下来话就重了,与荣国夫人烝之,绑架太子妃,行刺太子,守丧期间,招妓寻欢等等。

    所有官员都听蒙了头,因为与荣国夫人的啥,百分之九十五,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个贺兰敏之味口不免太好了吧,上到九十岁老太婆,下到五六岁的小姑娘,都有兴趣!有的官员,如果不考虑到朝仪,案子通天,都想发笑。

    圣旨中又将贺兰敏之从武姓改了回来。

    眼睛都雪亮了,这一件丑闻都自暴了出来,可见洛阳,至少那位皇后的怒火,估计都冒到天上三百丈的高空了。

    就说,儿子与侄子,敦亲敦疏,还用考虑的,何必拖到今天!

    但考虑到李令月岁数尚小,于是将这次事件改成,逼淫公主身边宫女。荣国夫人这件事,还能说出口,不管怎么老,还是一个成年人,能做什么的。可是李令月才多大,这简直是牲畜不如啊。自暴了其短,但这个事,却开不起口的。

    既然是受宵小蛊惑的,那么处理起来,很简单了。一大堆罪状,都送到了洛阳,按名单来就是。所有收养的幕僚全部处死,包括对那个逃走的刘录,发下海捕,这个人捉不捉得到,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家人全部抓起来,流放麻州。

    唐朝流放最严厉的地方,第一就是岭南的交州,也就是后来的越南,天气热,又大多是雨林气候,这个对于后世来说,不亚于流放到了北极。第二就是剑南道南部,也就是后世的云贵地区,麻州就在于此。第三就是岭南其他各州。

    但有一个人例外,告密刘仁轨的张邦彦,没有处置,然而暴怒之下,也没有得到嘉奖。

    这才是一个开始,其他的仆役,甚至连无辜的婢女,都开始流放。

    至于贺兰敏之,则流放到峰州,也就是在交州的西北,挨着西道江(红河),人烟稀少,而且百姓野蛮,开发得又很少,雨林更密集,环境恶劣无比。

    没有处死,但流放到了这里,就是一个正常的北方人,到此,都有可能水土不服而亡。再加上贺兰敏之被阉割了,伤势还不知道那一天好得清,估计一过南岭,这个天气一热,伤口一发炎,多半见阎罗王了。这比处死还要严厉。

    但还没有结束,很长的圣旨,才卷开了三分之一。王彩年继续将圣旨拉开,往下念。

    这一回处理的对象,则是贺兰敏之的狐朋狗友了。

    也未必全是,象李善、刘祎之这些人,平时才气道德都不错的,可一个也没有逃得过。

    并且一一指出他们“罪证”,比如李善,圣旨不惜用笔墨,说他“出身名门,手书圣言,口诵圣义,天下儒子,皆对彼仰望,然乃道貌岸然之宵小!负重望,弗教敏之正途,尽溜须拍马之事,为遮敏之丑闻,上书污墨太子,以蛊圣听……”

    说得很恶毒,你李善就是一个披着大儒皮的小人,帮着贺兰敏之做坏事,甚至都敢污蔑太子。

    其实很冤枉的,那天他上书,也是为了太子好,想太子不步入邪途,只不过老夫子头脑一发热,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就上书了。

    后来渐渐反应过来了,后悔了,天天买醉。也有机会的,可以上书再次自辨,但他儒生的迂阔之气发作了,已经污蔑了太子,现在上书自辨,又要攻击对自己有恩的贺兰敏之,终不是“君子之为”,于是选择自甘毁灭。

    但老夫子为人还是不错的,不然那天狄仁杰,与魏元忠交谈时,不会刻意提到此人,为此人可惜。

    痛斥完了,流放象州。

    念了很久,王彩年念得口干舌燥,差一点想喝水。可后面还有呢。

    一连串处死、流放,处死的人员达到三十多人,牵连流放的人员多达五百多人,这些流放的人当中仆役不提,还有许多李善这样的名士,有名门子弟,还有官宦人家的子女,只要与贺兰敏之稍有来往,全部卷了进去。

    其中一半可以说是象李善这样,是无辜的受害者。

    听得这些大臣冷汗涔涔。

    有的大臣偷眼看了看,嗯,后面还有,不多了,一小卷。

    继续拉开,这一回没有再处理相关人员,而是开始指责京城各个官员,说他们留守京城畿地,秉处朝政,然此乃逆天之事,竟然任其扩大。尔等不知,朕体欠安,若此,何须太子监国?

    又是一顿斥骂,将这群大佬们骂得体无完肤,反正就是,事情闹得这么大,你们也有责任。

    一干大佬口中称喏,心中却是诽谤不止,真处理,恐怕皇上你老人家,更生气。骂就骂吧,骂完了,这件事终于收场了。

    直到圣旨的尾部,才有一小列嘉奖,嘉奖许越等侍卫的。几十个侍卫都得到左迁,但都调离了京城,比如许越调到刘仁轨手下做了一名果毅,还弄了一个游骑的散官。

    对这一点,各个大佬都心领神会的,没有那一个不知趣地问,这些都是忠于太子的将士,调往他处,何人来拱卫太子安全?

    终于这道杀气凛然的圣旨念完了,众臣谢旨。

    王彩年说道:“各位安吧,某还要去东宫宣旨呢。”

    大家面面相觑,到东宫宣旨,恐怕皇上在暴怒之下,也未必有好旨可宣吧。一些对太子有好感的大臣,不由地担心起来。

    ps:感谢被抛弃的神,成为本书第二个堂主。

    三更送到,可以放心地吃晚饭了。

    再送一个小知识,唐朝船业开始发达。后人记载长江中有上万吨的木船,汗了。但江船规模开始大起来。可江船不入河(能在大运河上搁浅,也能想到吨位之大),也就是运河与黄河,河船不入渭,转渭船运至太仓。河运艰难如此。后来关中人口繁多,粮食丰年运不出大贱,灾年入不敷出,大贵,天宝中玄宗赋各道六十万缗钱和籴,后陆贽又请和籴,这一年得米当转运二年。或者没有坚持,或者效率低下,没有解决根本,计算了一下运费,正常年份,从江淮到关中运费大约在每斗十文到十五文。因灾年急调,船舶紧张,陆贽奏中道,今江淮斗米直百五十钱,运至东渭桥,僦直二百。运费猛涨五十文。因此,一到灾年,关中饿死的百姓特别多。

    盐价起初很贵的,可随着各种盐业开采,天宝时盐每斗十文,现在一斤两百二十克,一斗大约是一万多克,所以天宝之富裕,后人难以想像。不过唐初依然很艰难的,我定价在每斤三文,优盐五文。后来为了国家税务,猛收盐税,到贞元时,盐涨至每斗三百七。于是天下私盐不绝,巡捕无法禁之,天下百姓因为盐贵,只好素食,不吃盐了!

    唐朝税务来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唐代宗时的青苗钱,建中时的间架税,也就是房屋税,建中时的竹木茶漆税、茶税,代宗时的榷酒税,乾源时的盐税,还有义仓税。同时官府还合法放高利贷。不过前期名堂还是很少的,百姓负担不算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