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苏芬战争(8)

回龙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穿越成皇储最新章节!

    其实在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苏联红军总参谋部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就奉命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他的这个方案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对战争做出了正确的估计,认为战争会持续J个月的时间(根据原时空的战况,不难看出这位总参谋长还是蛮有先见之明和战略眼光的)。

    可惜,所谓良Y苦口,这样的方案并不符合斯大林的心思。他认为强大的苏联应该在更短的时间内击败弱小的芬兰。于是苏联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为了尽快拿下芬兰,甚至作了部份X的动员,共计投入士兵425640人、2876门各式火P和迫击P、2289辆坦克和2446架飞机。

    作战序列以列宁格勒军区为总指挥,下辖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及第十四军。作战计划如下:

    1第7集团军从列宁格勒以北沿着拉都嘎湖西岸向北进攻,突破芬兰的曼尼海姆防线,夺取芬兰第二大城威普立(hviiri),并于进攻发起后的第三天推进至首都赫尔辛基。

    2在拉多加湖东岸展开第8集团军,其任务是从侧翼牵制芬兰兵力,协助第7集团军。

    3在芬兰中部,展开第9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兵两路,左路直指奥卢,右路直指凯米;将芬兰割为两半并切断跟瑞典间的陆上J通。

    4在拉普兰方向,展开第14集团军,从莫曼斯克向西攻击P查摩(etsao)地区,然後沿极圈公路南下五百公里,再向西攻到瑞典边境为止。

    这个作战计画在纸面上看来十分完美,红军挟着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分进合击,把芬兰切成数块,首尾不能相应;即使数量居於绝对劣势的芬兰军有所准备,他们也无法沿着漫长的国境线布防,红军的前进应该是势如破竹。苏联领导阶层的信心十足,副国防部长指示P兵单位只要准备十二天的弹Y就足够,担任游行前导进入赫尔辛基的一支军乐队都准备好了。

    可现在空军吃了个大亏,地面部队却已经迫不及待的冲了上来。冲在前头的是第35轻型坦克旅,整个坦克旅配备136辆t-26,10辆kht-26,3辆st-26,10辆ba-10,10辆ba-20,共计149辆坦克。

    &nbs26在二战前大规模使用有3次,西班牙内战,诺门坎和苏芬战争。在这些战争中t26可以说完成了它该完成的任务;比如压制对方轻型坦克,突破不坚固的防线,快速穿cha包围敌步兵等。而它无法完成的任务是攻克设防坚固的敌军防线,尤其是加强了反坦克火力的防线;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是轻型坦克,就算是德国美国的轻型坦克也不可能做到这点。

    &nbs26的实战损失确实比较大,这说起来并不是总T设计有很大的缺陷,而是因为苏联对t26的某些简化造成的。对t26这样的轻型坦克而言,其装甲基本上只能防一点轻武器,要想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只能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机动X,二是良好的观察能力。高机动X可以减少

    被击中,视野好则能更好的发现威胁并进行躲避。t26在机动能力上做得不错,速度很快,但是取消了指挥塔,使得车长的观察能力大打折扣,而且t26的车长还要担任P长,作战的时候J乎无暇进行四周的观察,因此很容易被侧后的火力袭击,此外t26的火控能力也不太好,精确S击能力不足,据说在300米内才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命中率,这么近的距离对t26薄弱的装甲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nbs26实际上也代表了苏联坦克的一贯特点:装甲较好,速度较快,强调火力,但是观察能力和S击精度较差,人机工程也较差。

    就在离芬军防线不到四公里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为首的一辆t26瞬间炸成了一个火堆。

    “反坦克地雷!”旅长奥古尔措夫不由惊呼一声。

    军迷们都知道坦克的装甲厚度在不同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在战场上最被容易攻击的位置是前装甲,次之是侧装甲,顶部和底部被攻击的可能最小。各国在设计坦克时都会将坦克易受到的部位加厚,遵循“厚度与受到攻击的概率成正比”。至于理由大家都应该明白,是为了用了最小的重量造出拥有最强防护力的坦克。

    而反坦克地雷就是一种完美抓住坦克这一弱点的武器。1916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登上战争舞台,由于没有克制的武器,坦克在战场上一时横行无忌肆无忌惮。当时英国的对手德国为对付坦克,于1918年将P弹改造成专门对付坦克的地雷。

    这就是最早的反履带地雷。

    反履带地雷,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炸坦克履带的,这种地雷坦克必须压上去才能引爆。

    之后又陆续出现反底甲地雷(反履带地雷主要攻击目标是履带,而反底甲地雷主要对坦克进行“破肚”手术,顺带杀伤车内乘员)反履带反底甲两用地雷,这种地雷攻击方向更全面反侧甲地雷(这种地雷是借鉴反坦克火箭筒研制出来的。战时一般将它安装在坦克要经过的道路两旁。采用红外线或者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对坦克进行定位。只要有坦克经过就会被传感器检测到,并引爆地雷击穿坦克侧面装甲。当然,二战时期是没有这么先进的地雷的)

    &nbs-26直接被炸成了一个火堆,奥古尔措夫就知道对方埋下的是威力巨大的反底甲地雷。虽然想让其他坦克小心地上的地雷,可那是不可能的。埋地雷又不会在地面上做标志。他只能祈祷地雷密度不会太大,能让他们以较小的损失冲到芬军防线前。

    可惜,事情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向前冲的坦克接二连三的触雷爆炸,一下子损失了三十多辆坦克后旅长奥古尔措夫被迫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反坦克地雷的密度太大了,就这么愣头愣脑的冲过去,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