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五章 处处青天

公子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最新章节!

    “此等残暴之行为牛鼻子为何不以为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有或没有乃天壤之别、本质之分,一与万有何区别?”

    “这与残暴与否有何相干?祭祀之法古已有之,乃凡人与上天沟通之桥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左传》之言也,你这儒家子弟是怎么读的先贤之著作?”

    成玄英反唇相讥,觉得房俊不可理喻。  房俊沉默了一下,成玄英之言有理有据,“祭祀”乃是明文规定合理合法,如今祭品虽然多为三牲,但古时候多是“人祭”,用活人做祭品去祭祀神灵更是古已

    有之,并不能说成玄英的行为是错的。  叹了口气无奈道:“固然古人之行为不可指摘,祭祀是礼仪完全合法,可道长将两个婴孩丢入波涛翻涌的大海之中难道就没有那么一丝半点的恻隐之心?上天

    有好生之德,更何况是两个活生生的,如若丢弃如海的婴孩是你的孩子,你是否还能这般心安理得?”

    一旁的马周低头喝茶、缄默不言,一个武将出身、一个化外之人,这两人谈论儒家典籍虽然不合适但无法阻止,他这个儒家子弟却不能插话。

    说什么都不合适。  成玄英愣忡一下,喝了口茶水,缓缓吐出一口气,叹息道:“岂能心安理得呢?只不过大海汹涌险恶、无法揣度更不可操控,所以海边之人对于神灵鬼怪之说

    愈发笃信不疑,贫道心存恻隐,可那些海边人家却甘愿将孩子丢入海中给龙王充当祭品以换取风平浪静,你信是不信?”

    房俊默然。

    人类越是面对无法对抗的危险就越是密信,这是天性,即便后世科学昌明的年代海边人也相比内陆人更为密信一些,何况是在这个年代?

    他指责成玄英以活人为祭心肠歹毒,却忽略了当下之年代,事实上能够将数十人的祭品减少到只有两个,成玄英的确有资格骄傲……

    可这个时候他能指着以活人为祭不合理吗?

    这不仅仅是有没有听他的问题,而是他已经动摇了儒家的学说、当下的社会生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是政治正确,谁反对,谁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破除迷信,任重而道远……

    *****

    连续多日的佛道两派法会相继结束,汇聚于长安的商贾、游人、僧道也陆陆续续离去,喧嚣的长安城逐渐安静下来,不过想要恢复原状却殊为不易。

    暴增的人口带来无以计数的生活垃圾,长安、万年两县的官吏驱使衙役雇佣民夫将长安城内的垃圾运往城外、扫净街道,再将城外的垃圾集中掩埋。

    当然无尽的麻烦之外,还有暴涨的财富。  佛道两派举办盛大法会靡费甚巨,这些钱涌入诸多行业,加上慕名而来的游人也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餐饮、住宿、衣物等等行业的利润甚至是往年一年之

    所得。  位于晋昌坊西南隅的“徐记粥铺”因为毗邻大慈恩寺,在这一次“盂兰盆节”期间接待了无以计数的旅人、商贾在此食用早膳,一筐一筐的铜钱无处放置甚至不

    …。。

    得不在后院挖了一个深坑予以掩埋……

    待到法会结束,生意归于平静,老板徐四福两口子才空出手将埋起来的铜钱再挖起来。

    傍晚歇业之后,两口子躲在卧房里两堆成小山一样的铜钱用抹布一枚一枚清理干净,然后一枚一枚数着用麻绳串起来,乐得见牙不见眼……

    “这几日累坏我了,整天煮粥、腌菜腰都直不起好似断掉一样,若是继续一些时日怕是熬不过。”

    徐四福数钱的空档锤了锤老腰,一脸唏嘘。

    他家店铺只经营早膳,然而每天从天不亮的时候一直到下午都在卖早膳,铁人也受不了……

    老婆王二娣哼了一声,白他一眼:“腰不行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何必寻这样一个借口?话说这种日子若是常年都有,就算当真把腰累断了也值啊!”

    忽略老婆子言语之中的不满,徐四福嘿嘿笑道:“可不是?这几日便攥了以往一年的钱,再累也乐在其中啊!”

    然后又道:“大家都说当今陛下比不得太宗皇帝,可为啥我却觉得自从当今陛下登基之后这日子越来越好?”

    王二娣白了他一眼,警告道:“这等话是我们这些升斗小民能说的?快闭嘴吧,莫遭祸!”

    见当家的赶紧闭嘴,又道:“唉,听说隔壁刘家打算举家搬迁去华亭镇?”  “他家刘二不知走了什么门路寻了一个船员的活计,据说跑一趟船的收益顶上在家侍弄十亩地,只不过距离长安太远,想要这个活计只能全家搬去华亭镇……

    怎么,你也想去吧?”  “去个屁!海面上危险大着呢,给再多钱也得有命花才行,刘二那厮整日里鬼心思多不肯老老实实种地,咱家岂能一样?守着这个铺子子孙三代饿不死,何必

    背井离乡跑去海上搏命。”

    “说的也是那你问这个做啥?”

    “他家搬走了,那房子是不是要发卖?”

    “那是自然,不然还能往外租啊?长安距离华亭镇几千里远,每年回来收的租子怕还不够路费……你该不是想买他家房子吧?”  王二娣点点头,小声道:“孩儿长大了明年就娶亲,与其都窝在这两间房里何必将刘二家的房子买了?到时候成亲了住的也宽敞一些,又不远还能给我帮把手

    ,多好。”

    徐四福想了想,以往是不敢有此奢望的,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将田地都典卖一空,这两年只能守着这间铺子维持温饱,何曾敢想买房置业?

    但现在看着堆了一地的铜钱,豪气顿生。

    当即起身:“我去寻里正,让他去刘二家问问。”

    “晚饭还没吃呢,去坊门内的肉铺买上一斤熟肉、沽一壶酒,与里正好好喝几杯,事情就好办了。”

    “晓得。”

    ……

    翌日清晨,里正去刘二家一趟,事情很快办妥。

    刘二家举家搬迁华亭镇急于将房子出手,价格不高,徐四福家喜欢房子相邻怕被别人插手,两家又知根知底,经由里正从中牵线一拍即合……

    …。。

    当天就前往万年县衙过户。  房产过户不是一件小事,不仅要界定四邻、验看无误,签署契约、厘定税款,还因为刘二是举家搬迁华亭镇还需办理“过所”,且必须先将“过所”办下来才能

    房屋过户,否则万一有什么缘故导致“过所”办不下来却先将房屋过户,那就无家可归了……

    手续不少,要跑好几个衙门、好几处值房,不仅耗时耗力,还需要准备一些“赏钱”应付那些衙门里的小鬼……

    “去什么县衙啊?你两家这点事在新衙门就办了,无需到处跑。”

    里正带着两家人去往东市北门外的一处新衙门。

    到了地方,见到门外排队的熙熙攘攘几十人,徐、刘两家人忍不住抱怨:“这么多人得排到什么时候?早说去县衙办了。”  往常百姓最不耐烦去县衙办事,一点小事往往就得折腾一天,官吏们冷着脸满是不耐烦,敲敲打打话里话外说要一些“好处”,这里排队这么多人,今天怕是

    办不上事。  里正不耐烦道:“一个两个就知道盯着自家,没事的时候也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京兆府牵头设置的新衙门,叫什么‘一站式’办公,很多个衙门抽调官

    吏,似你两家这点小事在这里就办完了,何必到处跑费时费力?”

    两家人不懂什么“一站式”,心里不以为然,常年养成的习惯与见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的,但摄于里正之权威不敢说话。

    排队的时候一个身穿青色圆领袍衫的年轻官员走过来。  这官员二十岁左右,面白无须,身上官袍是由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一道横襕,这种衣裳称为“襕衫”,是最普通

    的官袍。

    到了近前,年轻官员拱手施礼,还未说话,里正与徐、刘两家人都赶紧还礼。

    “本官监察御史孙处约,在此监察新衙门之施政举措,诸位可是要入内办事?”

    “正事。”

    里正与徐、刘两人战战兢兢,监察御史虽然品阶不高,但是相当清贵,不仅可以论议朝政、弹劾重臣甚至可以直接上书陛下,各个都是英姿挺拔一身正气。

    “那就去办吧,如果官吏有任何推诿、搪塞、拖延、甚至索贿等等事由,皆可到我这里来检举揭发,本官秉公执法、严惩不贷!”

    “啊……好好好。”

    里正与两家人都有些懵。

    推委、搪塞、拖延、索贿……这不是很正常么?

    哪个官吏办事不这样?

    这也能检举?

    眼瞅着那叫孙处约的年轻御史又转去旁人那边还是这一套说辞,两家人不约而同对视一眼,都觉得好像现在的确与以往不一样了。  如果当真官吏办事不得推诿、搪塞、索贿……那岂不是处处都是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