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进宫(2)

青青杨柳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将门女的秀色田园最新章节!

    准备为他布菜的太监躬身退后。

    皇帝也不生气,指挥布菜的太监把几样菜肴摆到周伯彥的手边去,然后挥退布菜的太监及一旁伺候的一干宫女太监等人。这时候的皇帝,褪去一身的威仪,像个平常百姓家疼爱子孙辈的长辈一样说话,“别跟太后置气,前头有舅舅给你挡着,你跑去跟太后叫什么板?”

    周伯彥喝了一口汤说道,“不想让舅舅为难。舅舅和太后同住皇宫之中,时不时地要见面。彥不同,彥若是愿意,一年不回京都没有关系。不中听的话,还是由彥来说为好。”

    皇帝一脸的无奈,“你呀你,好姑娘那么多,怎么就偏偏看上了古云虎家凶巴巴的丫头?”当日,他这外甥求到他面前,要他下令,命全京官兵不得接近以蔚然书院为中心的方圆五里内。他讶异,问起缘由,他这外甥彥只说还恩。彥唯一认准的恩人,非故去的古云虎莫属。于是他成全了彥,并出于好奇,特意出宫去蔚然书院前看个究竟。这个究竟看回来,古青舒挥棍子打丁泽的一幕他至今未忘。

    周伯彥听了嘴角微翘,“就是看上她了。”

    皇帝表示无语。只要彥回京,太后也好,皇后也好,总要招了环肥燕瘦、貌美如花的数名大臣之女入宫,让彥过目。每到这个时候,彥不是跑出了宫,就是躲到了他的御书房里不出来。那些能歌善舞的女子,那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才华与美貌并存。只是,她们都没能入彥的眼。最后,竟是那样一个凶丫头勾走了彥的心魂。皇帝想到此处,也不讲究那些规矩了,夹了爱吃的菜大口吃了起来。

    周伯彥见了,站起来,挪了椅子到皇帝身边,舅甥两人一个没有皇帝的样子,一个也不再是贵公子,两个人不顾形象,大口大口地埋头猛吃。不仅如此,若有哪样想吃的菜离的远,舅甥两个还站起来过去夹。

    等到舅甥两个吃的撑了,放下筷子。他们懒散地往后靠在了椅背上,然后看着彼此大笑出声。

    外头,亲自守着的总管太监脸上忍不住有了笑模样,见有太监或宫女要过来,他无声地挥手,示意那些人不许靠近。

    等笑够了,皇帝问,“你真的扛了破门匾进宫?”

    周伯彥表示不满,“那是我爹亲笔题字的门匾。”

    皇帝失笑,“成,成,不是什么破门匾。你扛它进宫是为何?”

    “舅舅不是时常夸我爹写了一手好字么!正好,把它带进宫送给舅舅了。”顺便,让某些人能够时常看到,提醒某些人回忆起往事,希望能勾起某些人的愧疚之心(如果还有心的话),不要总跟他过不去。

    “好吧,舅舅收下了。”然后叹气,“若古云虎的夫人没出那样的事,舅舅便能下一道旨,为你和古云虎的丫头指婚,如此一来,也就没了后边的这些烦心事。算了,不提也罢,事已至此,你若执意娶古云虎的丫头,只能等上三年了。”

    周伯彥笑的像个孩子一样,“既然舅舅如此体谅彥与阿舒,彥定会在阿舒面前替舅舅多多说好话,让阿舒多送舅舅一些酸菜和果酒。”

    皇帝立刻来了兴致,“送多少?酸菜送少些没关系,果酒要多给些。”关键是,酸菜京城有的卖,而果酒没的卖。

    周伯彥一点都不心疼地替青舒承诺,“三十斤。”

    舅甥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周伯彥留了门匾,带着顾石头和护卫长出宫去。

    皇帝回到御书房看奏折,不知不觉就到了晚膳时辰。用过晚膳,皇帝去了太后的寝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的心情不太好,见到皇帝,发了脾气,“皇帝,你把彥儿宠成什么样子了?他今日进宫,对哀家说的那些,让哀家寒透了心。他居然,居然说对景辉恨之入骨,这像话吗?像话吗?”

    皇帝面无表情地盯着手边的茶盅,“母后,他不应该恨吗?”

    太后娘娘面色大变,“皇帝,你在说什么?”

    “母后,景辉当着亲儿的面跳下了万丈悬崖。”

    太后娘娘无力辩驳,怔住。

    “母后,您想让彥知道景辉跳崖的真正原因吗?”

    太后娘娘失控地大喊一句,“不。”

    “既如此,母后,请别再插手彥的婚事!因为母后,景辉没有点想点的驸马。因为母后,儿失信于中意的女子,没能把皇后之位给她。母后,景辉的一生会遇到如此多的挫折,一是她生在帝王之家,二是因为母后,三是因为儿。作为补偿,请母后别再插手彥的事,别让彥求而不得。”

    太后铁青了脸色,“皇帝,原来皇帝还在怨恨哀家。”

    皇帝的脸色也不太好,起身,“母后,阿彥执着起来,任何人都挡不住。不想旧事被翻出来……”皇帝没有说完,住了嘴,一脸疲态地离开太后的寝宫。

    周伯彥在京城与太后娘娘抗争之时,青舒正热火朝天地指挥大姑娘小媳妇赚零花钱。再者,青舒监督,青阳和洛小荣为童工,正利用每日的闲暇时间写对联。因为青舒答应卖对联的时候带着陈乔江,陈乔江才答应不捣乱,并和灏一起帮青阳和洛小荣磨墨。灏没能被选中写对联,因为卢先生说灏的运笔功力不够。

    时间就像指间的沙,不知不觉间,腊八就到了。再有二十来天就过年了。

    腊八,就得吃腊八粥。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腊八吃腊八粥的概念,是青舒突然想念腊八粥的味道了,因此兴致使然,昨日下午突然想到,便让小娟去厨房传了话,告诉厨房明早不必准备主子们的早饭。再有,青舒派人通知了青阳、洛小荣、灏和陈乔江四人,让他们早起洗漱过了就来她这边吃早饭。

    因此,腊八这天,青舒早早地起身,洗漱过了都没有去练功,急急忙忙地去了小厨房。剥好的花生昨晚就放水泡上了。泡了一夜的花生,吸了水,个个鼓涨起来。

    小娟生了火,往锅中倒了半锅水进去,搬了矮凳坐在灶口旁,专门负责添火。

    青舒把分装了白米(大米)、糯米和红小豆的木盆递给小鱼,让小鱼淘米。从周大夫那边得来的莲子和桂圆,青舒自己处理。莲子要去心,桂圆要去壳。莲子和桂圆入药,只有药堂有的卖,市场上没有,所以青舒走了周大夫的后门,好不容易才弄到的。薏米没有找到,因此青舒决定用高粱米来代替,勉强凑个数。再加上一个干红枣,八样东西就齐全了。

    锅中的水烧开时,青舒把莲子、高粱米、红小豆和花生先下锅,盖上锅盖让小娟接着添火。

    待到锅中的水再次烧开,打开祸盖,用笊篱把下锅的各种米搅一搅,以免糊锅底。再次盖回锅盖,小火慢慢煮,以免溢锅。等先下的米和豆差不多有八成熟时,这才把白米和糯米下了。

    红枣和桂圆是要最后加的。而且,加的红枣最好去核儿切碎,这样入味更好。还有一样,加盐还是加糖,这得依个人口味而定。爱吃甜食的,可以加糖,不爱吃甜食的,可以加些盐。

    腊八粥,青舒个人觉得煮的软烂的好吃。因此,她按着自己的口味来了。还有,她喜欢微甜,因此加了适量的糖。

    腊八粥不能太稠,有些稀稀的粥汁味道更好。出锅前,青舒突然觉得粥里应该添些绿色,因此让小娟去弄来了几片嫩绿的白菜叶子。白菜帮子没要,用的只是嫩叶部分。把白菜的嫩叶部分洗干净了,切碎,撒到还在开锅的粥上,再加了些调味料调味,忙活了一早上的腊八粥终于好了。

    青阳他们已经到了,正坐在青舒的小食厅等饭。陈乔江喊着饿,问什么时候才能吃饭。

    小鱼端了托盘进去,为他们摆下四样小咸菜,还有每人一双筷子、一个汤勺儿。

    这时候,青舒正忙着在小厨房的炉子上煎鸡蛋。她前些日子突发奇想,让铁匠铺的师傅依着炉盘大小,给她打了个特制的平底锅。平底锅可是个好东西,炉子小火烧上,坐上平底锅,然后往锅底抹少许的油,煎鸡蛋、煎薄饼还是煎肉片,好用的很。

    青舒手边摆了十二颗鸡蛋,旁边的案子上摆了六个白瓷盘子。平底锅热了,抹上油,拿一颗鸡蛋轻轻往锅沿上一磕,手移向锅中,蛋清和蛋黄一起落在了锅底,慢慢扩散外淌,形成一个圆。她再拿鸡蛋,再磕,如此反复,一锅里能煎出三颗鸡蛋来。

    迅速给鸡蛋翻个儿,很快就煎好了三颗鸡蛋。三个三个地煎,十二颗鸡蛋煎出来一共也没用多长时间。

    锅从炉火上移开,小娟拿去清理。

    青舒站在案前,面前摆了两个小罐子,还有装了六盘的十二颗煎鸡蛋。一个罐子里装的是磨细的盐,她捏少许的出来,往煎蛋上撒。之后,拿了勺子,用勺子的把子处从另一个罐子中舀出红果酱,用果酱往煎鸡蛋上弄出太阳的笑脸或弯月的笑脸出来。

    小鱼已经把粥端去小食厅回来了。

    青舒把其中一盘的煎鸡蛋点名留给小娟和小鱼,剩下的全部端去了小食厅。

    陈乔江拿筷子戳着煎鸡蛋上的果酱,“这是什么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