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虎狼卫(1)

青青杨柳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将门女的秀色田园最新章节!

    小娟正在门口张望,见到扛了东西的蔡铁牛,喊着来了来了,跑出去接。

    这所谓的牌子,因为青舒要的急,蔡铁牛便把薄木板拼到了一处,再把拼好的薄木板嵌进两根圆棍子的一头固定住了。立起来或举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牌子。

    牌子靠墙一放,青舒把卢先生的画拿到牌子上比量一下,“大小正合适,来,咱们把它贴上去。”

    不多时,把画多出的一点边缘压到牌子背面,贴好。青舒退后几步看了看,“小娟,你快编两个喜庆结。”“青阳,把你叠好的花递给姐姐两朵。”“乔江,你敢再欺负小丫,定揪你耳朵。”“小荣,姐姐交给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用朱砂把新郎新娘的喜服涂成红色。哦,还有小娃娃的肚兜也得涂。”“小丫,拿红线穿叠的纸鹤、扇子和花。”

    在小孩子的叽叽喳喳声中,在大人小孩子的吵吵嚷嚷中,古怪又喜庆的贺新婚的牌子诞生了。穿了红色喜服又笑红了脸的新郎新娘,穿了红色肚兜满地爬的男娃与女娃,从上边垂下来的红色的串花,还有左右一角垂挂的成对的喜庆结,让忙活半天的小家伙们看直了眼。

    青舒左看又看,“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卢先生走上前,一手端砚台,一手拿了毛笔,刷刷几下,右边空的地方写下“白头偕老”,左边空的地方写下“儿孙满堂”。

    青舒笑了,一拍掌,“我知道还缺什么了!”又把自己的胭脂盒拿了出来,蹲到地上,抓过麦子的小手,让一指一指地沾了胭脂,然后胭脂盒递给小娟,自己抱了麦子站在画前,“麦子,喜欢哪里就往哪里按,五个指头要一起,一下按上去。”怕他不懂,还费力地倒出一只手来,示范着往画上按了一下,“就是这样。”

    麦子呆了呆,小手往上一按,画上立刻多了小小的五个指头印。

    卢先生见了,立刻抱了自家的笙歌,让他五指沾了胭脂,笑着告诉他要往新郎的脸上按。

    笙歌哪管那么多,点头,小手按上去,新郎的脸上便多了四个红指印,小指指印并没落到脸上,落在了旁边。

    这下其他几个急了,争着抢着按。陈乔江本想把指印按在男娃子的脸上,不巧青阳撞了他一下,他的手一偏,一下按在了女娃胖胖的屁股上。

    陈乔江愣了愣,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跳起来说不算,要重按。

    青舒抚掌大笑,“哈哈……陈乔江,原来你,你喜欢摸女娃娃的那里,哈哈……”

    陈乔江的小脸红的像猪肝,又跳又叫的,解释这全是青阳的错,不关他的事。

    直到程娘子送了四个女童过来,逗弄陈乔江的事才告一段落。程娘子送来的女童,四岁到七岁不等,最大的是程娘子自己的女儿,剩下的三个都是程娘子亲戚家的孩子。

    这下子五对童男童女便凑齐了。他们个个系了红腰带,男孩子的胸口别了折的红色小扇子,女孩子的胸口别了折的红玫瑰,然后男左女右地站成两列,青舒教他们说简单的吉祥话。

    这时候忙活接亲的来请卢先生,说是迎亲的已经进了镇子,过不久便到了。

    青舒一挥手,“童男童女们,咱们走喽!赚喜钱喽!”

    不多时,康溪镇上跟着迎亲队看热闹的人便发现,古家的迎亲队遇到了阻碍。什么阻碍,只见一辆马拉的板车堵住了去路。马头顶着一个红绸花,马脖子上缠着红布条,牵着缰绳的李大郎站在一旁呵呵笑。板车的前缘右手边坐的是头戴帷帽的青舒。挨着她坐的位置,板车左右扶手上固定着一个红绸子包起来的牌子。

    还有,板车上排排坐了五对童男童女,最大的男孩子是陈乔江,最大的女孩子是程娘子的女儿。这十个小孩子,正以各种调调儿冲着迎面而来的迎亲队喊着喜钱拿来。板车的后头跟的,是保护他们安全的小娟,主要是怕好动的小孩子们摔着碰着的。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古元河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一摆手,整个队伍停了下来。他要下马,跟着的喜娘不让,说这样不吉利。古元河无法,哭笑不得地问,“少爷,您怎么在这里?”

    青阳一脸欢喜地向古元河挥了挥手,“我们来闹喜讨喜钱。”

    虽然从未见过这等阵仗,但吃喜娘这碗饭的妇人都是圆滑而能说会道的。只见喜娘一脸喜气地上前,“哎呦喂,今日这对新人真是有天大的福气,竟有五对童男童女路上接亲,可不是儿孙满堂的好兆头嘛!这喜钱得给,必须得给。”

    一听给喜钱,头戴帷帽、坐在前车缘上的青舒把牌子上遮的红绸子一掀,于是古怪又喜气的画进入众人的视线。

    喜娘先是一愣,立马喜笑颜开的拍手叫好。

    青舒咳嗽一声。

    陈乔江得到暗示,立刻背了小手喊道,“十全十美的福娃们在这里祝新郎、新娘新婚大喜。”

    与他配对的程娘子的女儿立刻接道,“百年好合。”

    青阳接上,“健康长寿。”

    下一个女娃子接上,“幸福美满。”

    洛小荣跟进,“白头偕老。”

    接下来的女娃子怯怯地接不上,她一紧张,忘了要说的话。

    青舒小声提醒,“儿孙满堂。”

    女娃子这下想起来了,赶紧喊道,“儿孙满堂。”

    再小的没有单独要说的词儿,青舒小声数一、二、三。

    十个孩子一起扯开嗓子喊,“恭喜,恭喜,白头偕老,儿孙满堂,喜钱拿来。恭喜,恭喜,白头偕老,儿孙满堂,喜钱拿来……”

    所有看热闹的人大笑出声,喜娘更是笑的合不拢嘴,催着赶紧给喜钱。

    古元宝笑咧了嘴跑上前,把临时备出来的装喜钱的红色荷包分发给车上的童男童女们。这是青舒出门前准备,另外派人先一步和迎亲队汇合并塞给元宝的。有童男童女路上闹喜的事,元宝也是半刻钟前才知道的,不过有青舒的吩咐在,于是他并没有告诉其他人,古元河这个新郎官也不知情。

    孩子们的喜钱到手,李大郎便掉转了马头,成了给迎亲队打头阵的。小家伙们并不闲着,一路喊着白头偕老儿子满堂,很快来到府门前,为了不影响预定的仪式进程,他们的板车让开去。

    青舒的意思是让迎亲队走正门进府,管家和苏妈妈说这样不合规矩,要让迎亲队从府后门进入。最后折衷了一下,青舒拍板说不走正门那就走偏门吧,总之,一定要从前边进,哪有走后门的道理。

    前边接亲正热热闹闹地放鞭炮的时候,青舒拿开了帷帽,带了十个小的去了新房那边,等着拜堂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过来。陈乔江今日玩儿的高兴,还算听话,听从指挥老实地站着。其他九个更好说,表现的乖巧的很,对青舒的话是言听计从。

    不多时,拜过堂的新郎新娘来到新房,喜娘喜笑颜开地问滚新床的童男童女来了没有。

    十个小的便扯开嗓子喊,“来了,来了,来了……”然后左右站成两列进了新房。

    喜娘吞了吞口水,“你们都是?”十个孩子滚新床,那喜钱就得多包八人份的。

    十个小的又喊,“是啊,是啊……”

    新娘头上的盖头还没掀,看不到人,只看到一堆小脚,人有些晕乎。

    程娘子这个媒人也在,从旁笑着说道,“五对童男童女滚新床,整个康溪镇都没有过的喜事,这叫子孙满堂,这叫十全十美。”

    喜娘赶紧接口,让滚新床。

    小娟是跟着进来的,按青舒的吩咐先让陈乔江和程娘子的女儿上去滚,接着是青阳和小丫,再接着是洛小荣和一个小女娃子……

    喜红的新床上,除了陈乔江和程娘子的女儿这对儿以外,其他的滚的那叫一个欢实,个个不愿意下来。旁边的喜娘说吉利话说到嘴干舌燥,小娟又是对小家伙们一阵哄,再加上旁边有新郎亲自发喜钱,这滚新床一项才结束。

    接下来没小孩子什么事了,小娟赶紧带着他们出去。

    等在外边的青舒看着青阳他们乱掉的头发和红噗噗的小脸,一挥手,“走喽,去吃好吃的喽!”当然,吃东西前得给他们重新梳头。

    世事难料,原本只是青舒临时起意,为哄小孩子而带着小孩子们玩闹了一场,却不想,自此之后,康溪镇人婚嫁中多了童子闹喜一项,而且变得非常流行。因为每家每户条件不同,这童子拦路闹喜一项,普通人家就让准备滚新床的一对童男童女来,滚新床和闹喜的喜钱只给一份儿。大户人家讲究,爱铺排场,童男童女的数量两对儿起、五对儿封顶,自然喜钱另给,不和滚新床的喜钱掺合到一起。

    因为有了这意外的喜钱,康溪镇上的小孩子们视古家小姐为偶像(因为得了喜钱,爹娘多半会买了好吃的给他们吃),康溪镇上家里有小孩子的爹娘视古家小姐为小财神(因为冬天婚嫁多,家里孩子得的喜钱多少都是他们的一样进项,是意外之财),这是后话。

    酒席办在风味小食铺,古元河挑了新娘子的盖头来不及说话,便急急地转去了铺子上招待客人。他这个掌柜当了快一年,街坊邻居都认识,关系不差的,都来喝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