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大宋建兴四年(公元1129年)。正月。
正月初六,李虎离开扬州,赶赴荆襄。方进的虎卫军、阿巴顿的虎烈二军、海拉苏的虎烈九军、折可存的虎烈十五军、十六军随同开赴荆襄。
与此同时,开封的杨可世带着虎烈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南下,于长沙会合主力。
=
正月十二,王妃罗思南邀请东西两府的宰执官员到汉王府议事,就南征一事进行协调。
李虎决定发动南征,并奏报了具体攻击策略,这一策略的执行需要东西两府齐心协力,但两府分工不同、立场不同,矛盾因此越来越大。“军政分离”虽然有助于中央集权,但带来的弊端就是军政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战略决战,需要东西两府紧密团结,然而,当前战略决战一个接一个,两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汉王府和大帅府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居中协调。
大宋的国策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分权,在中枢设立东西两府,大幅削弱宰相的权力,在路一级地方上设立四司。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了遏制武人对国祚的威胁,大宋在“分权”的基础上又实施以文制武之策。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中央集权了,但无论是相权还是军权,都遭到了极大地削弱,而这种削弱把国策的弊端迅速放大,以至于影响到了国祚的生存。大宋中后期在军事上的被动,在变革上的失败,在昌盛时期的突然衰败和这一政策有直接关系。
李虎在变革中一个就废弃了“以文制武”之策,而办法就是“军政分离”。“军政分离”其实就是“分权”,只不过把“分权”控制在了“军和政”这两个范围之内,以确保他本人可以有效控制权柄,由此也就延续了这一政策的弊端。
战略决战,牵扯到方方面面,无论是东府的议事堂,还是西府枢密院,都无法独自完成。过去宰相权力大,可以统筹指挥,但现在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只有皇帝本人才拥有这一权力。
皇帝代表最高皇权,但他仅仅是一个人,他要完成这一工作必须依靠议事堂和枢密院。议事堂的宰执们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枢密院的使相们也是一样,东西两府由此矛盾激烈,皇帝的主要工作不是决策,而是协调。最后为了达到目的,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妥协的结果可想而知。
过去宰相行使权力,是靠宰相府这一机构,宰相和自己的下属利益一致,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更没有什么妥协一说,但宰相权力过大,在和平时期显然对皇权有威胁,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力打击和削弱相权,尽可能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大宋这一国策其本身也没什么错误,但矫枉过正了,一旦到了事关国祚命运的关键时刻,比如宋金大战期间,这个国策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并最终导致自身的败亡。
=
长安朝廷建立之初,议事堂和枢密院还能在重大决策上保持一致,但随着变革的深入,随着战略决战的持续进行,两府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罗思南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以汉王府来行使皇权,实际控制最终决策权,再此基础上她和枢密院、条例司紧密合作。一边制定和推行变革措施,一边指挥战略决战,有意识地甩开和孤立议事堂。
这种办法在长安实际控制疆域较小的情况下,汉王府、大帅府、枢密院和条例司可以有效行使权力,但等到实际控制疆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东府的重要性迅速凸显,长安必须完全发挥中央行政机构的作用,否则不但中央权力受到严重削弱,中央政策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于是,汉王府随即陷入了窘境,罗思南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协调东西两府,不得不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妥协和让步。
当李虎的南征策略送达长安之后,枢密院当然是鼎力支持,并迅速拟定了具体方案,这其中除了攻击计策、兵力部署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供应,包括民伕的征调、战争物资的调拨,等等……而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府署的密切配合。
对于议事大堂来说,南征最为急迫的就是钱、粮和各种战争物资的筹集,而这些东西和朝廷财赋直接挂钩,财赋的支出要考虑国力的实际情况,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所以议事大堂毫不客气地否决了李虎在三月发动南征的构想,认为南征时间必须推迟到深秋,九月或者十月。
议事大堂的宰执们直接否决了三月南征的计策,事实上也等于否决了枢密院的南征方案,东西两府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两府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吵到了汉王府。
早在中原大战结束。岳飞南下打江淮、王渊东进收复山东的时候,罗思南就已经意识到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正在日益加重,她已经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但没有想到,李虎到了江淮就拿出来一个三月南征的决策,这个决策直接引爆了东西两府的矛盾,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突然爆发了。
罗思南措手不及,一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她也考虑到向两府妥协,以此来缓解危机,但李虎决心太大,已经带着主力赶赴荆襄,决战态势已经形成,此刻汉王府若向两府妥协,必然要推迟南征时间,但李虎未必愿意接受这种妥协。
李虎是否接受长安的最终决策其实并不是困扰罗思南的最大难题,最大难题是必须维持李虎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持汉王府的绝对权威,这关系到虎烈人的利益,关系到中土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罗思南绝对不能让步,她也绝对不允许自己让步。
=
十二日,议事堂的宰执大臣李纲、黄涉、柴云、李复、赵明诚、霍六哥、范直昌、刘韐、宗泽全部到了。台谏长官张孝纯、京兆尹马扩也受邀而来。进京不久的宇文虚中、吴敏以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的身份也参加了这次议事。
枢密院的官员有董小丑、刘延庆、折可求。长安卫戍军统帅楚逍遥也受邀而来。
大帅府长史原野、汉王府长史胡涂、户部侍郎兼领条例司检详文字长孙康宁列席了这次议事。
另外还有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无颜。无颜虽然没有露面,但他就在偏殿,他随时根据议事进程给罗思南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这之前,罗思南已经和虎烈中枢官员、和李纲等大宋中枢官员、和以长孙康宁为首的联合商会官员讨论过南征策略问题,仔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这次把所有中枢官员召集到一起,就是想予以协调,以便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当然,前提是必须在三月发动南征。
从上午讨论到下午。整整耗费了五个时辰,中间仅仅休息了一刻钟,没有任何结果。
罗思南大为恼怒,叫大家连夜商讨,没有结果就不要离开汉王府。
=
中枢官员三五成群,各自找地方休息。
罗思南到了偏殿,当着无颜的面,把李纲、黄涉等议事大堂的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过去,议事大堂的黄涉、柴云和霍六哥还能和汉王府保持一致,这次不行了,原因很明显,他们也是议事大堂的一员,当罗思南在打击和削弱相权的时候,他们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损失,虎烈人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逐渐走向了分裂,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可遏制。
“他们从国祚的稳定出发,否决三月南征的策略,这并没有错误。”无颜叹了口气,“仔细想一想,虎烈军这两年的决战太多了,国力已经无力支撑。汉王把女真人赶出中原之后,马上西征,击败了党项人,稳定了西北;接着岳飞又在中原进行决战,收复了山东,攻占了江淮;仅仅几个月之后,汉王又要南征,渡江平定东南。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凭长安的财力,真的还能支撑下去吗?”
“当然,当然可以支撑。”罗思南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已经和长孙康宁谈过,联合商会将不惜一切代价筹备钱粮,帮助虎烈军平定东南。另外,我和宇文虚中、吴敏也仔细算了一下,按照东南各州县的财赋状况来推算。大军只要渡江成功,必定可以从两浙和江南两路获得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但可以支撑南征大军持续作战,还能进一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
“联合商会真的还可以拿出钱来赊贷给朝廷?”无颜摇头说道,“按照长孙康宁的办法,联合商会这次拿出来的钱财最多只能维持南征大军半个月的开支,半个月后,就要靠大军一路掳掠了,这太危险了,根本无法确保南征大军庞大的军需需求。”
罗思南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份文卷递给了无颜,“这是长孙康宁刚刚给我的,你仔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