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

随轻风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奋斗在新明朝最新章节!

    </br>    李佑在府衙里慢慢走动,低头沉思,却在甬道上与洪巡捕和胡班头两人碰了面。

    那两人见到李推官,连忙抱拳行礼。其中胡班头讨好道喜道:“听说推官老爷得了道台官青睐,托以修建之事,小的预祝财源滚滚。”

    洪巡捕对李推官与石参政之间的关系稍有了解,闻言便侧头骂道:“蠢才你懂个球不见李大人正为此犯了难,弄不好有钱赚没命花”

    这仅是钱的问题么?这帮俗人见了工程就只想着银子,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也。李佑摇摇头,回了自家公厅内。

    坐在推官厅内,李佑还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他仿佛处在了前临深渊、后有追兵的境地。

    追兵自然指的石参政了,这位老大人的心思昭然若揭,李佑即使将智商拉低一半也能看得出来——

    若筑城成功,上疏奏请又总理其事的石大人自然是功,在朝廷那里讨个大彩不说,没准能立碑留名,或新城门起名叫石门以为纪念之类的。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至于在朝廷中基本无话语权的李推官,不过是在石大人领导下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基本白辛苦一场,当了大善人帮石参政争名夺利。也许会被石大人抓住贪赃受贿的马脚,去职赎罪。

    若筑城失败,石大人自身也不会有实质性损失,最多沾上点好大喜功的名声,被几个言官弹劾一下空口虚言糊弄朝廷。

    这杀伤力确实不大,毕竟石参政没要朝廷一分银子,朝廷自然也只是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不成也就算了,朝廷并不损失什么,没必要问责。

    但关窍在于,朝廷大概不追究石参政,石参政却肯定会想方设法去追究协理筑城事李推官的责任,这就是一级压一级。到时候李推官身上敷衍塞责、昏庸无能、贪赃冒侵之类的评语是跑不掉的,或者惹出乱子更好,李大人便可以任由石参政拿捏,直接弹劾罢官了。

    要说以上算是后有追兵,那么前面的深渊又是什么?简单说是三条。

    先,筑城的钱从哪里来?铁公鸡朝廷是不用指望了,从来没有朝廷拨钱给地方修城池的规矩,大概只有两个例外,京师(当代帝都)、南京(当代魔都)。

    按惯例,修建经费还得靠吃大户或者加派税赋。作为一个本地人,明目张胆的干这些事肯定要被戳死脊梁骨,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哪。

    其次,城外房子太密集了,毁屋扒房的拆他一千户(姑且算一千户)…本地人李推官表示仍然不能承受之重。

    其三,在城外物流通畅,官府管教松散,隐匿户口、偷税漏税都很便利,谁愿意被圈起来整顿?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没有功名为靠山,极其依赖乡土名望支撑做官的本地人,上面三条让李推官压力很大,真做下来他还有什么脸面在苏州这一亩三分地混?

    挑拨李佑与苏州府士民矛盾激化后坐取渔翁之利,或许才是石参政的真正算计,这样无异于动摇了李推官的根基。

    果然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李大人仗着本地人望优势与石参政斗法,如今却石参政利用这点反将了一军,堪称成也萧何败萧何。

    对此李佑很无奈,看破了石参政的想法也没甚大用,依然无解。

    如果是石参政插手府衙事务的乱命,尚可以推脱。毕竟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权力边界,石大人这个分守道还没有无视知府随意整治李佑的威望,那样就越界了。

    但这回石大人请来了朝廷授命,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了,当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派给李佑一个临时差遣。何况理由很充足,你是本地人,熟悉人情地理,所以重任非你莫属。

    要不然,“总理苏州筑城事”中的“总理”两个字是如此不值钱的么,石参政官位再高一点,估计就是“总督苏州筑城事”了。总而言之,以官场规矩李推官没有拒绝的权力,除非他辞官。

    其实那石参政人称“尚风节、多风力”,秉政向来是兴利除弊、大刀阔斧、极有魄力的,这一点满朝闻名,不然年初朝廷为何会派他来苏州收拾乱摊子。这次决议筑城亦是风格的体现,顺便收拾李推官属于一举多得。

    为今之计,李佑只有想到先冷处理拖着,但愿能以拖待变。

    正好宋问古也来拜访,道是当铺有着落了,近日有两家准备盘让的。

    李佑问道:“哪家小?就要小的那家。”

    宋问古建议道:“你若想赚大钱,还是盘下那家大的罢?本钱可以多借给你些。”

    李佑笑道:“多谢宋兄美意,在下开这个当铺其实不需要大本钱,你借给我的银子,年内必定还清。”

    如此又过了一日,李佑正忙于当铺之事,然而石参政却没有让李推官冷处理的意思,直接来公文,令李推官十日内交出筹银方案和城墙选址草图。

    “这个忘八整日没有别的事情了吗?为何处处针对本官?”李佑忍不住烦恼的捶案骂道。

    “李大人这是骂谁?”伴着声音按察分司的黄先生走了进来。

    今天李佑约了黄师爷谈事,交代过门子,所以未经通报便将黄师爷放入。

    李佑起身拱拱手道:“黄先生又装糊涂了,还能是谁?”

    黄师爷大笑道:“以我看来,石大参在苏州府也够失败,堂堂三品大员居然需要借朝廷旗号才能压制住你这个七品推官。”

    李佑病急乱投医道:“此事陈巡道当真插不上手吗?”

    落座上茶,黄师爷答道:“陈巡道是风宪官,于理不能干涉地方政务,你又不是不知道。”

    对这点李佑当然知道。用比喻说,地方官可以决定某事该不该做,怎么去做,而监察官的职责只能评估做的对错或者效果如何,以及检查中间有没有猫腻,却不能告诉地方官应该如何做。

    更别说陈巡道比石参政品级还低了一品半。所以陈巡道只算是救火队员,当石参政要惩治李佑时,进入了司法监察程序,在按察分司职责范围内才好出手搭救。不过好歹可以保李佑一个全身而退。

    “你也别烦心了”黄师爷悠然道:“预计过一阵子,陈巡道会给你送一个大礼,到时候这点麻烦就不是麻烦了。”

    能抵消这个麻烦的大礼?那得多大?李佑好奇道:“什么大礼?”

    “事在未定之间,天机不可泄露。”黄师爷表情神神秘秘的。

    李佑点点头道:“那便多谢了。今日找先生来,不为别的,只为求陈巡道字。”

    “哦,需要什么场面的?回头请陈巡道给你写了。”黄师爷一口答应道。

    找陈巡道要字不难理解,这年头风气,题匾也好祭祖也好庆祝生子也好,都喜欢找文化人来写。而且也有攀比风气,你找秀才我就找举人,你找举人我就找进士,你找三甲的我就找二甲的…

    写文题字的自然有润笔,这是许多士人的一个收入来源,也算个文雅事,就连当年的海瑞海青天也不能免俗。

    陈巡道作为二甲第五名进士,在这个行业里相当有竞争力,不过按察分司的门槛有点高,一般人进不来。

    李佑想了想道:“不多,先要二十件即可。十个匾额,五篇弄璋之喜贺词,五篇祭祖的祭文。”

    二十件?还是先要?听得黄师爷面色古怪,求字有这么批的吗?简直斯文扫地,这李佑肯定又打什么糊烂主意了。“你要作甚且明说罢。”

    “有个友人近日开个典当铺,还请陈巡道照顾照顾生意,当些字去。”

    黄师爷心道,什么友人,九成九是你自己开的,但还是不明白李佑要干什么?求字与当铺有何关系?

    “可叹陈巡道为官清廉,于民一文不取,只好便宜的当些文字以为生计,有当票为证的,还是死当。”李佑煞有介事的感慨道。

    这都行…黄师爷无语了,更无语的还在后头。

    李佑继续道:“不过请放心,我那朋友定然不会叫明珠蒙尘。到时处理死当,一件卖他一百两,二十件就是两千两一个二百两,二十件就是四千两一个四百两,二十件就是…江南有钱人多,不怕没人买”

    黄师爷彻底懂了,听李佑说能卖到这么贵,他一点都不怀疑。

    别的不说,只要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当铺悄悄放出风声,苏松地区最高级别理刑官、监察官、教化官陈大人那里有个小本子,专门记着谁在当铺买过他的字…

    估计总有一大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钱没地花的、心虚的富翁和官员悄悄出手,谁敢说自己将来不会吃官司?高价买了就当个护身符了。

    或者将来遇到三长两短麻烦事时,也有了借口拿着题字去和陈巡道打交道攀交情。

    黄先生不禁心生感慨道,果然是李大人一贯为之的、*子牌坊都要抓的作风。他特别佩服李佑这一点,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字画往来,至少面上是文雅事,不损名誉。最后陈大人明着穷到当文字,暗中却卖了高价,又博清名又赚实惠。

    若遇到什么质询可以直接往当铺身上一推三六五,反正当铺这个食利行业名声本来就不好。

    至于买了字的以后拿出来求办事时,还得看具体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办不了的就说当铺散布谣言,轻信了怪不得谁。

    “对了。”黄师爷又想起什么道,“方才遇到王知府,闲谈了几句,我看他也有些憋屈情绪。筑城这事,你为何一定要想着独自应对?官场上哪有单打独斗的道理?所以你不妨去与王知府多多商议,他毕竟是府尊。”

    李佑摇头道:“以府尊的面瓜性情…不是我小看他,不给我扯后腿就不错了。”

    “未必见得,老实人起火来更厉害,万万不能小看。”黄师爷点醒道。。.。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