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大捷

我吃元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侯门医妃有点毒最新章节!

    大捷!

    少有的大捷!

    大周,北荣,西凉,三方集结超过十万人的兵马,在大草原上的打了一场大会战。

    这一战,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

    鲁侯亲自督战,裴蒙为先锋,正面刚北荣骑兵。

    刘诏摔边军侧翼包抄,半路伏击西凉。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天地为之变色!

    青青草原,被鲜血染红。

    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大周。

    随着西凉败退,北荣不得不选择退兵,退守到草原深处。

    休养生息,择日再战。

    大规模野战,赢了北荣西凉,这在大周上百年的战争史上,都属罕见。

    过去,守住关隘,城池,不投降坚持到援军到来,就是胜利。

    而今,大周军队主动走出关隘城墙,并且赢了这场战争。

    数年练兵终于取得了辉煌成绩。

    大周军队不仅能打野战,还能赢得战局。

    消息传到京城,全城欢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难民营更是难得的,杀了上千头肥猪,全体难民人人有份,大家一起打牙祭。

    几十万难民手舞足蹈。

    吃着肥腻的猪肉,油汪汪,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狂欢兴奋。

    数月不知肉味,对美味的肥肉十分想念。

    虽然每人只能分到几片肉,还有一碗骨头汤。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

    “朝廷军队赢了,这仗快打完了吧。这个时候赶回家,还能抢种一季。”

    “先别想着回家。只是暂时打退了北荣和西凉,迟早这两个狼子野心还会率兵南下。”

    “照你这么说,这仗打不完了?”

    “没听人说吗,北荣穷得都没吃的,不劫掠我们大周,他们就得饿死。只有杀光北荣人,这仗才算完。”

    “北荣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么多部落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十万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荣从边关城池掳掠了数十万人百姓,这么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万人口。我大舅子的连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当兵的。听说这次北荣南下,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当年被掳掠到北荣的汉人。”

    “汉奸走狗!”

    “数典忘祖!”

    “连祖宗都忘了,这种人该死。”

    难民们义愤填膺。

    “这么多年过去,那些被掳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经成年。如今北荣没粮食吃,首先杀的就是老迈不堪的汉人奴隶。”

    “北荣残暴不仁,杀人以节省粮食,该死!”

    “最好杀光所有北荣人,连带那些数典忘祖的汉人。”

    “想要杀光北荣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杀。”

    “还有西凉。两面三刀,不是个东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听说带着一群才操练半年多的边军,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凉两万骑兵。打得西凉人屁滚尿流。”

    “这回大皇子殿下功劳最大。报纸上都说了,若非大皇子提前败退西凉,一旦西凉骑兵同北荣汇合,西北军这回必定大败而归。鲁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别听报纸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练半年的边军,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军。即便西凉同北荣汇合,西北军照样能拿下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军再厉害,也不可能独扛西凉和北荣,能保存实力徐徐退兵就不错了。”

    “不管你们怎么说,在我眼里,西北军最强,鲁侯威武。”

    难民因为谁的功劳大,争论不休。

    朝廷的态度却很统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庆贺。

    但是,这场大捷,不能将功劳算在鲁侯头上,更不能替鲁侯父子张目。

    鲁侯旗下的西北军,本就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

    宣传鲁侯的功绩,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朝廷不会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

    那么宣扬大皇子刘诏的功劳,如何?

    朝臣们俱都沉默,这得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没有意见的话,将大皇子殿下拉出来宣传一波,未尝不可。

    好歹压一压西北军的威风。

    如今总算有支能打的军队,朝臣们也终于摆脱多年来被西北军支配的恐惧。

    不过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兴啊!

    打了胜仗都不高兴,陛下可真难伺候。

    朝臣们暗自腹诽,却没有人站出来为刘诏说一句公道话。

    只是,打了胜仗,就必须论功行赏。

    不赏,怕是会寒了人心。

    朝臣们仿佛文德帝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赏赐爵位,就主动提议。

    “不如效仿去年,赏赐金银。”

    户部有点不太乐意,却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比起爵位,金银好歹是一锤子买卖。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没有应声。

    众臣惊讶。

    莫非吝啬的文德帝,不仅不愿意赏赐爵位,连金银也不肯给吗?

    “还请陛下定夺,究竟该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发一言,直接拂袖离去。

    常恩一声唱喝:“退朝!”

    然后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觑。

    诸位皇子内心偷偷发笑。这

    刘诏立了大功又如何,还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宠爱。

    还不如他们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线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能时常在父皇面前刷脸。

    文德帝是在为赏赐有功之臣生气吗?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兴庆宫,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他并没有动怒。

    “密折到了吗?”

    常恩躬身点头,拿出一个上了钥匙的木匣子。取出钥匙,当着文德帝的面打开。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里面的密折。

    最终,文德帝还是派太监前往边关监军。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远在前线的监军写回来。

    翻开密折,文德帝细细看起来。

    战争情况,不再是战报上面的简短几句。

    密折里面,详细讲述了所见所闻,双方的矛盾,如何达成合作等等内容。

    事无巨细。

    文德帝一边看一边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军的扩张。”

    “陛下英明。”

    “刘诏不管政务,只管练兵打仗,实在是不应该。”

    常恩低头,嘴角抽抽,内心偷偷腹诽: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务,陛下又该急了。

    “鲁侯着实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这回作战计划,就是鲁侯制定。很有大局观,也算是居功至伟。奈何,朕赏无可赏。”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办法,赏赐金银。”

    “如此大捷,单单赏赐金银,已不足以酬劳功臣。”

    “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背着双手,在大殿内走来走去,独自思索这个问题。

    功臣要赏,但是该怎么赏,是个很大的学问。

    鲁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这里已经到顶,不可能给他升到国公。

    不过裴蒙,身先士卒,理应厚赏。

    还有刘诏,立下如此大功,将来压制西北军还要靠他,也不能不赏。

    文德帝心头已经有了主意。

    “召陆爱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陆大人前往兴庆宫面圣。

    君臣二人关起门来,谈了足足两个时辰。

    无人知道具体谈了什么内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见了各位皇子皇孙,考教学问。

    御哥儿很低调,尽量表现得平庸一点。

    文德帝对此不置可否,也没拆穿他。

    反而板着脸呵斥他,“年纪不大,想法倒是挺多。为何不想进宫读书?”

    御哥儿偷偷腹诽:明明他已经上本陈述过理由,怎么又突然问起。

    面上御哥儿还是老实回答,“启禀皇祖父,山河书院有大儒。孙儿想要印证夫子们的观点。”

    真能胡扯。

    文德帝胡子抖了抖。

    只是随口一问,“你打算找谁印证?”

    “回禀皇祖父,孙儿打算找三元公,还有孙先生印证。”

    “想法不错,就是太任性天真。你这是不合群,懂吗?”

    “孙儿谨记皇祖父教诲。”

    文德帝摆摆手,没有深究。而是继续考教皇子皇孙的功课。

    朝臣们都弄不清楚,文德帝这是唱的哪一出。

    不急着决定封赏功臣,反而有心思考察皇子皇孙们的功课,朝臣们大摇其头。

    “陛下莫非是在逃避?”

    或许有可能。

    “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如此大捷,不赏会寒了人心。”

    “御前请命,何人愿往?”

    “同去,同去。”

    朝臣们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逼宫。

    若能逼得皇帝妥协,那成就感,那满足感,简直无与伦比。

    当然,逼宫也是有代价的。

    遇到一个暴躁的皇帝,说不定咔嚓一下,人头落地。

    所以,逼宫一定要讲究时机和策略。

    现在时机刚刚好,相信那些勋贵武将都会站出来帮忙。

    问文官为何如此积极替一帮武将争取赏赐,有那么无私大方?

    当然不是!

    文臣的根本目的,是想试探文德帝的底线。

    事关鲁侯,事关大皇子殿下,两个人都是皇帝心头的绕不过去的坎。

    大好机会,不借机试探一番,这么多年的官场岂不是白混了。

    文官们鸡贼得很,上本逼宫。

    文德帝一律留中不发。

    文官们就越兴奋,大有要将文德帝逼到绝路的架势。

    正当他们摩拳擦掌的时候,两道旨意,犹如两道晴天霹雳砸下来,将朝臣们给砸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