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季

七月新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秦吏最新章节!

    最终,刘季还是拒绝了张耳的邀约,选择往东。

    从单父县向东,有一条平坦的涂道,走上数十里,就能抵达魏楚边界,过了边境两国亭障,就是沛县。

    但刘季却没有走大道,因为那里挤满了逃避秦人兵锋的魏国难民,他们有的来自蒙县,有的来自陶丘,均拖家带口,满脸惶恐。因为人数众多,不时有牛车相互撞到一起,报废在途中,阻塞了道路,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刘季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他也不是那种假正经的君子,但却知道避开满是劫匪的涂道,走他熟悉的山间小路。

    几个月前,他告别乡党伙伴,只带着一把二尺剑西去魏国,走的就是这条路。

    刘邦家在楚国的沛县丰邑,丰邑是楚国和魏国间的边邑,在不大的乡镇上,有许多来自魏国的移民,当地口音楚魏混杂。

    甚至连刘季的老爹刘太公拄着杖回忆家族往事时,也说刘季的曾祖,曾经是魏国大夫,到他们祖父那一代,才迁到了丰邑,至今不过几十年。

    所以刘季的身上,也流有一些魏人的血,或许这就是他长大后,总是对西方中原世界心向往之的缘故。

    刘季尤其对窃符救赵、礼贤下士的魏国信陵君心驰神往。

    虽然在刘季懂事时,信陵君已经过世,但其身后名却经久不衰,甚至超出了列国朝堂,广布于天下民间,从魏国传到了丰邑来,传到了少年刘季的耳中。

    以政府庙堂舆论,魏无忌是抗君之命、安国之危、从道不从君的拂弼之臣;以民间江湖平议,信陵君又是打破阶层、以贤能结交天下英才、将游侠风气推向顶点的豪杰。

    不管哪种身份,都让少年刘季心驰神往,在他眼里,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跟从信陵君作天下游。

    刘季的性格,从小就与安分守己的父兄都大为不同,他叛逆不安,他桀骜不驯。成年后,也没有效仿二哥刘仲一样力田,更不欲听父母劝告,安下心来治产业,早早娶一个没姿色的同乡女子过门,而是在中阳里游手浪荡,走上了任侠的道路……

    这种生活虽然惬意,但肯定是会被亲人所不喜,为乡里近邻白眼相看。

    所以二十多岁时,在厌倦了中阳里和丰邑这局促的小世界后,刘季便前往沛县县城,在当地富豪,同时也是沛县游侠老大王陵的手下做事,刘季以兄事之,称王陵一声大哥。

    王陵,亦是一位县侠,只是名望局限于沛,影响没有外黄张耳那么大。

    数年后,刘季带着几分从王陵身上学到的少文、任气,大摇大摆地回到了丰邑。有了这次经历,他不再是以前跟着乡上的青年吆喝的里侠。而是聚集起了一帮乡间少年,如他家隔壁的卢绾等人,三五成群,开始扮演起丰邑第一乡侠的角色,一张嘴就是满口的“乃公”“竖子”。

    不过在家人眼里,他依然一个无所事事的败家子,三十岁还没娶妻的老光棍!整日就知道带着一群无业的浪荡少年闲逛!

    这种情况,在他带着众小弟去伯嫂家吃闲饭,被伯嫂故意刮锅赶跑后,达到了顶点。

    在一众小弟前丢了面子的刘季心有不平,立誓要干一番大事业,让亲人乡党对他另眼相看。

    而这所谓的大事业,就是前往他心驰已久的魏国,投靠号称继承了“信陵之风”的张耳。从那些传言来看,张耳或是仅次于信陵君的英雄,自己去做宾客,也许就能遇上一些机遇。

    丰邑到外黄县间有数百里之遥,出楚国以后,中间隔着魏国的单县、蒙县、甾县等地。对已经三十岁的刘季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出国远游。只凭身上一把二尺剑,风餐露宿,无所依凭,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张耳面前,拜入门下。

    然而,张耳却让他略感所望。

    “张耳礼贤下士不假,却只是在处处模仿信陵君,却终究成不了信陵君。”

    在刘季眼中,如果说信陵君是虎,那么,张耳虽把身上涂满了花纹,张牙舞爪显摆威风,却依旧改变不了他只是一只外黄之犬的真相。

    刘季的心凉了下来,除了整日大吃大喝外,也不想寻求什么机遇了。他只打算,自己在这里呆上一年半载,吃饱喝足,就告辞张耳,回故乡去。到那时,借着这次游历,他一定能在沛县名声大噪——张耳不就是靠着信陵旧客的身份,才打响名号的么?他能做到的,刘季为何不能?

    在当时的刘季看来,做一个如同张耳、王陵的县侠,与之分庭抗礼,就是他的人生追求。

    直到战争爆发,大梁,被秦军围了。

    硕大的魏国,忽然间变得无比脆弱,被秦国随意揉捏。那些路过外黄的魏武卒,也变得不堪一击,在秦军进攻下土崩瓦解。

    日渐逼近的秦军,岌岌可危的外黄,局促不安的张耳,这一切,都是刘季没有想到的。

    好在他足够机灵,有一种对危险的天生敏感,外黄之战前,他主动站出来,高呼要为了张耳的厚待力保城池不失。可实际上,在坚守片刻,杀了一个秦卒后,刘季就觉得,自己已经还清张耳的那点恩惠了。

    “守城片刻,杀敌一人,这是要对得起张耳几个月的款待,我非负义之人。”

    “情势不妙,立刻溜走,这则是要对得起我自己,我亦非愚昧之人,丈夫当有大度,做大事,岂能将大好性命葬送于此?”

    所以当那个扎着苍色右髻的黑面秦吏跃上城头,要与刘季交手时,刘季便撒腿就跑,片刻都不犹豫!

    之后离开外黄,随张耳东逃,是因为刘季经过数月相处,已经摸透了张耳此人,知道他也没有为魏王守土至死的决心,肯定早就想好脱身之路了。

    与其和其他游侠儿一样像没头苍蝇乱窜,被那些虎狼般的秦卒抓住砍了脑袋,不如就死死盯着张耳,他去哪,自己就去哪。

    最糟糕的打算,哪怕他们不幸被秦人围了,刘季豁出去,不要名声,割了张耳的脑袋献上,一样能活命!刘季是个变通的人,相比于自己的性命,原则、信义,都可以暂时丢弃。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刘季毕竟是楚国人,对魏国的山川地理不甚了解,他就这么一直“保护”着张耳,来到熟悉的楚魏交界,才拱手告辞。

    不曾想,在岔路口处,被刘季“豪气、信义”感动的张耳,竟出言邀请刘季前往齐国,一副要将他当做左膀右臂的架势。

    换了过去,满门心思想做豪侠的刘季,肯定会跟着去。他知道自己的家境虽然不错,有田产家宅,他老父还能娶个妾,却没富裕到能当一县大侠的程度。跟在张耳身边,利用他的人脉、名声起家,显然是一条捷径。

    然而,在经历过外黄之战后,刘季的心境,却有一些不一样了……

    过去月余时间,他见识了秦军横扫魏地的势不可挡,经历了秦卒对外黄城悍不畏死的进攻。

    昔日觉得了不起的轻侠,在秦军疾风暴雨的猛攻下,竟是这么不堪一击。

    昔日不可一世的县侠豪贵,当秦吏临门时,亦只能仓皇而走,沦为逃犯。

    信陵君曾经一心要守护的国度,也岌岌可危,很快就将被从地图上抹去。

    而包括他自己在内,游侠伙伴嘴上说得漂亮的信义,在大难临头之际,也瞬间支离破碎。

    刘季曾经坚信了二十年的游侠世界,开始出现一丝裂隙,裂隙慢慢扩大,被彻底击碎之后,出现在他的面前,是残破的旧时代,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他看到,一股来自西方的黑色裂变,正向东狂飙,欲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四海九州,任何人都无法幸免!

    刘季文化水平有限,对时局的了解也有限,所以不知道该如何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只是隐隐觉得,两三年内,这世道,必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在这变化面前,再坚守信陵之侠义,仅仅做一个游侠,是不是有些过时了?

    所以,在略为犹豫后,刘季拒绝了张耳的邀约,在世局变幻之时,先回家乡蛰伏等待看看情况,才是明智的。

    一路思索,不知不觉,在迈过许多沟壑小丘,穿过寂寥的坟土荒草后,小径到了尽头。

    刘季已经绕开了魏楚之间挤满难民的亭障,翻山越岭回到了楚国,他的故乡丰邑,就在眼前……

    相比于魏地的纷乱,此处远离战争,依然保持着往日平静,农人在水田里忙碌,商旅穿着楚式服饰来来往往。

    看着那道熟悉的土垣,大胡子游侠儿露出了笑:“游子悲故乡,我在梁魏之间,亦会时常思念丰沛啊!”

    入邑前,刘季在小溪边蹲下清洗面庞,还捧了点水喝下去,仿佛从里面,也品出了楚地的味道。

    不过他在洗干净大胡子后,刘季又有些烦恼起来。

    回家虽好,但是……

    刘季将剑扛在肩上,歪着脑袋,有些无奈地望着天道:“我去时还夸口说要衣锦骑马而还,如今依然只带回来了一把剑,且连剑鞘都丢了。唉,等回到家,阿翁又要骂我是无赖儿,不能治产业,不如刘仲了!”

    ……

    就在游子刘季硬着头皮回到家中,被老父追打唾骂之际,另一边,黑夫一行人也已经离开了外黄,进入阳武县境内,来到一个名叫户牖(yǒu)乡的地方……

    “黑夫屯长,你便留守于此。”

    指着不远处的户牖乡离邑,五百主张齮(yǐ)对黑夫下了命令,还将一块盖了红色印章的木牍递给黑夫。

    黑夫一瞧,这竟然是一份由秦国颍川郡发布的任命书,上面还有前线主将,少上造王贲的签字和将印……

    却听张齮道:“黑夫屯长,从今日起,直到攻灭魏国,大王派遣正式官吏上任之前,本吏便是阳武县的县尉,而你,则是这户牖乡的游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