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马泽尼亚—舒尔茨是国际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天文物理学家之一,他在宇宙微波辐射背景、超大质量星云以及宇宙学等研究领域,都有非常重大的成果。
如果把现有的天文物理学家做一个排名,马泽尼亚能轻松排进国际前五之列。
这种级别的物理学家,学术影响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马泽尼亚—舒尔茨接受采访的新闻,被很多领域内的学者关注,他说的每一个单词都被详细报道出来,同时也在天文物理学界,产生了近似于核弹爆炸式的影响。
因为,天文物理学引入湮灭理论,引入宇宙膨胀论,就必定会有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被推翻。
马泽尼亚个人的一些成果,也同样会被归在'被推翻'行列中。
在一个重要的物理分支领域,过往大量的成果被推翻,就代表着一个学科,将会经历从颠覆再到重塑的过程。
如果拿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来举例,就像是一个延续百年历史的政权,被新的势力击败推翻,以往的当权者、贵族等,金字塔上层的人物,绝大部分都必定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湮灭理论中'暗物质不存在'的论证,长期不被天文物理学界接受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宇宙膨胀论也一样。
绝大部分天文物理学家们,就只当成是一种与之无关的物理理论,就像是弦理论十一维度空间的解释,只不过是一种物理理论,根本无法就得到验证,而他们还是依照以往的方式做研究,根本不会考虑到'暗物质不存在'、湮灭力场影响等因素。
所谓湮灭理论相关论证、宇宙膨胀论的观点,引入到天文物理中,对于过往天文物理成果的颠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黑洞。
有关黑洞的研究是天文物理的重大方向之一。
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释,也就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过往的天文理论普遍认为,黑洞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壮大自己,但,即使一个黑洞不断的吸收恒星以及其他黑洞,想要成为超大质量黑洞仍然很困难,已知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基本都在100万倍至100亿倍太阳质量之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很难想象这样的黑洞周围的环境有多么恶劣。
但是,对于一个星系来说,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也不够其产生的引力,不足以维持整个恒星系的稳定,就需要引入'暗物质'来填补质量缺失。
那么,问题来了。
在引入了湮灭理论以后,作为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天体,黑洞内可能会存在强湮灭力场,甚至可能是'大量存在'。
那么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就全部是错误的。
以往对于宇宙中星体质量的计算,牵扯到一个史瓦西半径的重要概念,天文学认为'史瓦西半径'和星体质量正相关。
换句话说,只要能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就能够得出星体的质量。
「史瓦西半径',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现在有了湮灭理论,还有了发现了所谓的'一阶能量波」。一阶能量波,波长、频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强度要高出很多。
这样一来,针对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天文物理依靠观测'特殊射线逃逸'来计算史瓦西半径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如果引入'暗物质不存在'的概念,会更简单的推导出结果。
既然暗物质不存在,
维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质量,自然就都在星体本身,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是错误的。
两个方式,同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得出的过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为了无用功。
这种背景下,马泽尼亚—舒尔茨支持把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引入天文物理,自然会引起天文物理领域的巨大争议。
在国际天文物理领域中,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马泽尼亚—舒尔茨的说法,「我不认为天文物理应该接受宇宙膨胀论,它毕竟只是一个新的理论,即便有一些实验支持,它依旧是理论。」
「那些所谓的实验支持,只是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已,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向推导,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有关一个实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宇宙膨胀论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我个人认为,它是错误的。」
「马泽尼亚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站出来坚决反对的天文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非常有名气,其中还包括两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学者。
他们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引入湮灭理论以后,他们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
任谁花费一辈子时间投入到研究中,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奖项,结果被其他人证实研究是错误的,都是不能够接受的。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站出来支持马泽尼亚的说法。
这些支持的学者多数都很年轻,他们认为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才会真正的焕发活力,而不像是现在的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文物理的进步,多数只是发现几个星体,或是对远在'亿光年'为单位距离的星云做研究。
当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有了全新的基础支持,领域内就多出了很多方向。
很多成果被推翻,自然就留出了「科研空地',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学者进行探索。
这就是争议的根源。
老学者们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推翻,而年轻的学者们希望有更多的科研空间,就可以挖掘到很多新的东西。
一时间,有关天文物理的争议,成为了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就连其他领域的学者们也加入其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快。
支持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的论调就占据了上风,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多。
那些功成名就的天文物理学家毕竟是少数,还有一部分就像是马泽尼亚—舒尔茨,已经被完善的《宇宙膨胀论》所征服,他们很清楚引入《宇宙膨胀论》,就能够解决很多天文问题。
大部分年轻的学者,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学者,自然会支持湮灭理论,支持《宇宙膨胀论》,因为湮灭理论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强湮灭力场可以制造出来,一阶能量波也被发现,天文学界继续否定湮灭理论,不就等于是掩耳盗铃吗?
天文物理界围绕引入湮灭理论的问题展开的争议,成为了物理学界、学术界的超级大事件。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已经被遗忘了。
他们大张旗鼓的发布了一个被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顺带发布'的成果,也都直接被天文物理的争议盖了过去。
这对于恩波利—库博是个好消息,至少他不用面对学术界舆论的尴尬。
可实际上,遗忘的也只是学术界而已,有关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的讨论,绝大部分人是根本不感兴趣的。
天文学、星体、黑洞等研究,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即便研究再怎么深入、再怎么正确,也影响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对
于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同样不感兴趣,一阶能量波之类的研究,也同样无法和生活相关联。
他们对此都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普通人更关心的是'八卦新闻」。
现在学术界最大的八卦新闻,自然就是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以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布的成果,把两个成果拿到一起做对比,很明显,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早就已经发现了一阶铁元素的抗磁化特性。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做法是,根本不在意一个小发现,而是继续研究直到发现一阶能量波,并以此完善了《宇宙膨胀论》。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做法是大肆宣传,明明只是一个小的发现,却让他们宣传的像是颠覆物理学一样。
这个对比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恩波利—库博竟然以一个其他机构根本不被在意的成果为傲。」
「他还对此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阶铁元素电子迁跃达到了极值,不会再受到强湮灭力场产生磁化反应!」
「这只能证明,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技术严重不足啊,不是一阶铁元素不会受到磁化反应,是不会受到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所制造的「微弱强湮灭力场'作用而已.....」
看着大量舆论的讽刺,恩波利—库博根本就不敢站出来,他推掉了所有记者的采访,还决定以「重大实验'为由,封闭了所在的小镇,拒绝任何非工作人员进入,甚至连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家属都不可以。
因为....
好多记者就以'某某女友'、'某某男友'、'某某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小镇中,再找机会采访组织内部的学者,还爆料出组织根本没有进行实验,只是恩波利—库博不敢接受采访的消息。
这让恩波利—库博非常尴尬,但实际上,他所谓的'拒绝外人进入'的命令,根本就无法实行下去。
因为,他不是皇帝,就只是组织负责人而已。
最终,恩波利—库博只能选择闷在办公室,不断痛骂着外面的无良记者,他感觉自己的脸面都丢光了。
同样感觉很丢脸的还有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克里斯托弗。
研究是克里斯托弗的团队和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合作进行的,他确实没有恩波利—库博的高调,但也出现在《科学》杂志发布的快讯新闻中,结果到现在,就收到了好多的问候邮件,还有一些记者找上门要采访。
「那些该死的记者,根本是不怀好意!「克里斯托弗怒骂着,心里也非常的后悔。
他根本看不上恩波利—库博,但他也认为一阶铁元素的抗磁化特性是个不错的发现。
结果....
克里斯托弗仔细思考着,也感到非常的无奈。
虽然舆论上的消息让人尴尬,但实际上,他们的实验发现确实是个不错的成果,只不过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或者说王浩的团队水平太高、技术太强,研究总是要超前好几步。
有对比,才有了尴尬!
「看来湮灭理论方向,还是算了.....」
克里斯托弗反复思考后,很认真的做出了决定,「恩波利—库博,根本不可信,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差距太大了。」
「还是从基本材料方向入手,去研究材料特性、超导特性比较好,最少,竞争对手中没有王浩这样的怪胎!」
...另一边。
王浩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在第一期《湮灭物理与理论》发布后,他只是关心了一下学术界的反响,发现没什么问题以后,就没有再继续关注了。
王浩也知道天文物理学界的争议,但他只是带
领团队研究理论而已。
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认可《宇宙膨胀论》,又或者不在意湮灭理论,继续原本的研究方式,都和他个人没什么关系。
毕竟,他只是研究湮灭理论,而不是研究天文物理。
王浩的生活倒是非常清闲,主要就是因为,湮灭物理实验上达到了一个极限,暂时想不出什么新方向。
以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确实可以拓展很多方向。比如,一阶铁元素拓展的材料学方向。
再比如,《宇宙膨胀论》拓展的天文物理方向。
但不管是材料学还是天文物理,都不是王浩的主要方向,他主要从事湮灭理论、超导技术等研究,不会转而去做其他方向的研究。
现在主要限制研究的还是技术问题,他们所能制造的湮灭力场强度达到上限,就不能批量的制造一阶铁元素,激发出的一阶能量波也极为有限。
在理论的探索方向,想找到新的方向也很不容易。
所以,王浩干脆过上了轻松的生活,连续半个多月都像是普通上班族一样,早上来到实验室打个卡,下午早早的就回家休息,晚上则是和苏映雪腻在一起,顺带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
咳咳....
这种轻松的生活,让人感觉身心舒畅。
但是,轻松的时间一长,王浩还是忍不住考虑研究问题。
当前阻碍研究的就是技术问题,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制造出的更强的湮灭力场。
现在支持制造强湮灭力场的混合高压材料,已经是最优的材料配比了,想要再提升强湮灭力场强度,就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是提升螺旋力场强度。一个是制造五种叠加设备。
前者对于湮灭力场增强的效果极为有限,后者倒是能有很大的提升,但需要的经费是海量的。
那不止是经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制造设备也需要很长时间。
强湮灭力场研究有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投入都是科研性质',想要研究出有经济或军事价值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看运气。
这种纯「科研性质'的研究,要获得高经费也是可能的,以王浩的个人影响力来说,申请个几百亿经费,根本就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
即便是申请到几百亿经费,制造了新的强湮灭力场设备,研究就能有质的提升吗?
那可不一定。
比如,现在的强湮灭力场数值是10点,制造新设备以后,强湮灭力场数值也许只有15点。
15点比起10点,数值上确实是有了提高,但后续的研究是否能有质的突破很难说。
投入几百个亿,结果什么也没有.....那自然是亏本买卖。
这也是王浩迟迟没有申请高额经费去制造五种叠加力场设备的原因。
「那么,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呢?」
王浩仔细思考着,他从超导基础理论到反重力技术,再到外层强湮灭力场问题,都仔细想了一个遍,还是感觉没有任何收获。
「哎~~」
他长长叹了口气,忽然用力抿了抿嘴。「对啊!」
「有办法,可以试试!」
王浩忽然想到了系统任务,就干脆建立个任务试试—【建立任务】
【任务五】
【研究项目名称:一种制造出强湮灭力场的新技术(难度:S)。】
【灵感值:0。】「S级难度?」「竟然....」」
「——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