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不起眼的买卖

可大可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古玩人生最新章节!

    在快散席的时候,黄燕把准备好的东西送了过来。每个人一个布袋,从外面是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看到布袋,于立飞向黄燕投去赞赏的目光。

    “辛局,我们都知道你清正廉洁,所以也就没给你准备东西。因为大家知道,就算拿给你,你也不会要,还会批评我。”于立飞给众人发了布袋,唯独没给辛清亮。不但没给他,反而振振有词的说。

    “你这个立飞同志,既然知道要挨批评,就不能当着我的面,给其他人送礼啊。”辛清亮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但心里却很欣赏于立飞。既让自己得了实惠,又让自己在下属面前有面子。

    于立飞塞进他口袋里的东西,他甚至都不用手去摸,只是在走路的时候,大腿一碰,就能感觉出来。不但能感觉到那是钱,而且他还能确定,信封里装的应该是一万元。这是他的一种特殊能力,如果奥运会有这种感知钱币的比赛,他相信自己能代表国家勇夺金牌。

    “没办法,今天情况特殊,就请辛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于立飞笑呵呵的说。

    “柴馆长,看到没有,这种情况,下不为例。”辛清亮笑了笑,严厉的说道。

    “请辛局放心,我们一定认真执行你的指示。”柴宏伟也跟了一句,于立飞能把辛清亮请来,这本身就是他没想到的。现在于立飞跟辛清亮开着玩笑,他更是没有想到,于立飞跟辛清亮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程度,这让他必须重新调整自己对于立飞的态度。

    离席之后,大家各自回了家,辛清亮第一个离席,他走的时候,于立飞跟柴宏伟都送到门口。但是辛清亮在离开之前,拉着于立飞的手。亲切的跟他聊了好一会。其他人见到于立飞,心中翻起惊涛骇浪。看辛清亮的态度,好像对于立飞比柴宏伟还要热情,这是不是于立飞在博物馆窜升的节奏?

    第二天。于立飞才走进科里的办公室,就碰到武振伟。一见到于立飞,武振伟马上笑吟吟的跑过来,热情的说:“立飞,李科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武振伟的声音里透着巴结和讨好,昨天晚上于立飞能跟辛清亮有说有笑的情形,在他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不管他以前跟于立飞有多深的矛盾,只要于立飞不再计较,他绝对不敢再提。如果于立飞想要解心头之怒,任打任罚他绝无怨言。

    “谢谢。”于立飞点了点头。没再理会武振伟的溜须拍马,大步走向李常悟的办公室。

    “立飞,你有没有想换个岗位?”李常悟见于立飞进来,连忙从办公桌后走出来。昨天晚上在天华吃饭的时候,辛清亮对于立飞的态度都很亲切。柴宏伟更是跟于立飞把酒言欢,作为保卫科长,他自然不会,也不敢再在于立飞面前摆什么架子。

    “李科,昨天我才建了档案,今天就调整岗位,会不会让你为难?”于立飞说道。保卫科主要负责四大块,现场、机房、监控、消防控制。其中现场最辛苦,人员也最多。但负责现场的,绝大部分是合同工跟临时工。而其他无论是机房、监控、消防控制,工作都很轻松,至少像现在这样的炎热天气。都能待在空调屋里。风吹不着,雨也淋不着。

    “你能替我考虑,我很高兴。但是昨天晚上柴馆长也说了,你是我们保卫科的人才,要发挥你的才能。你不是懂计算机么。监控室里还缺个人,要不你先过去?如果你觉得不习惯,到时我再给我调整。”李常悟说,于立飞能替自己着想,说明于立飞很懂事。但实际上,只要是有了正式的编制,都会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种,去监控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吧。”于立飞没有多想,这毕竟是李常悟的一片心意。而且他觉得监控室就在展览厅旁边,距离库房也非常近,如果能天天待在那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享受。监控室只有两个人,到了晚上,只要对讲机不响,就算在里面睡觉,也是没问题的。

    于立飞到了监控室,很快就熟悉了工作流程。虽然监控室里摆了好几台电脑,监视器更是布满了一面墙。可是实际上,在里面工作,跟懂不懂电脑没有一点关系。如果出了问题,自然有电脑公司来处理。于立飞在里面待了一会就明白了,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足够用了。

    于立飞一个上午等在监控室里,除了夏日鸣来看过他一次之后,没有一个人来打扰。他下午就带了本书过来,能在上班时间看书,实在是太惬意了。但于立飞最羡慕的,还是上班晚的人,如果他能上晚班,那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李科,以后能不能只安排我上晚班?”于立飞快下班时候,找到李常悟,问。监控室也是实行两班倒,总共六个人,每三轮休息一天。如果他一直上晚班的话,跟没上班,还真没什么区别。

    “晚班上多了,对身体可不太好。”李常悟关心的说,白班的时间要短些,而且最热的时候能待在空调房里。晚班的时间要长两个小时,最重要的是,在空调房里待久了,人也也生病。

    “没事,我喜欢晚上值班。”于立飞微笑着说。

    “好吧,这件事我来安排。”李常悟说道,这样的安排他自然可以做到,而且他相信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过了几天之后,李常悟偶尔问起监控室的保安,他们对于立飞的工作赞不绝口。这让李常悟很是意外,看来于立飞还是很有办法的,这么快就赢得了同事的好感。但李常悟并不知道,只要是跟于立飞一起值班的保安,都能享受特殊待遇,比如说迟到、早退,甚至整个晚上不来监控室,也是没有问题的。旁边没有人,对于立飞来说,也是好事。他把监控室一反锁,就能静心的修炼古玉功。平常也能安静的看书。

    星期四的早上,于立飞下班回到轩雅斋之后,但没有急着上楼。他站到门外观察,果然。在秋云阁的旁边,那家店开了门。但这家开门的方式有些不一样,别人都是把卷闸门全部拉起来,而他并不打开大门,只是开了旁边的小门。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店子没开门呢。

    “宋老板,隔壁这家来了?”于立飞走到秋云阁,指了指那扇小门,问。

    宋秋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于立飞知道他不想多谈。径直走了过去。到门口,敲了敲门才走进去,刚到门口,一个五十多的岁的干瘦老头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

    “我是那边轩雅斋的,刚来古玩市场开店。一直没见到你这里开门,特意来认识一下。”于立飞开门见山的说。

    “不知老板贵姓?”张建功微笑着说。虽然于立飞很年轻,可是他却一点也没有轻视。

    “免贵姓于,于立飞,老板是姓张吧?”于立飞问,上次宋秋云跟他说起,这家老板叫张建功。

    “敝人张建功。于老板,请坐吧。”张建功让开身子,说道。

    “你这里全部是瓷器啊。”于立飞借着店内的灯光,看到整个店铺里到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瓷器,而且都是个头都不小,以瓶子、帽筒、缸子居多。店里的空间基本上都被瓷器占去了。除了一条过道,就只有一张不大的桌子,勉强能容纳三四个人。

    “我也不会玩别的。”张建功谦逊的说。

    “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还想以后多向你请教,话还没说出口。你就把路给堵死了。”于立飞微笑着说。

    “于老板是玩什么的?”张建功问。

    “我现在玩的是杂项,没什么货源,只要有什么就卖什么。”于立飞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货源确实很重要。”张建功淡淡的说。

    “你这里还有招贴画?”于立飞惊讶的说,张建功的店里,基本上都是瓷器,除了柜子里摆的一些招贴画。

    招贴画其实就是海报,但这是对早期海报的一种特称,或者说是民国时期的一种专有称呼。其实从招贴画的字面,就很好解释:“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招贴的英文名字叫“r”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招贴在国内的名字就叫“海报”,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于老板对招贴画也有兴趣?”张建功笑着问,他以前只经营招贴画,后来搬到潭州之后,才开始经营瓷器。他的瓷器以民国大瓶和清三代瓷器居多,虽然都只有一二百年历史,但品相都很好。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现在的行情怎么样?”于立飞问。

    “今年的行情我也不是很清楚,但这样的一幅招贴画,应该在一千五以上。”张建功说道。他收过来的时候,最多不过几十上百元,可这两年的价格,确实上涨得很厉害。

    “我在古玩市场好像没见过,这些都是外地收回来的吧?”于立飞问。

    “以前在山 东那边收过来的。”张建功或许是因为手里的这批招贴画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又或者潭州没几个玩招贴画的,就跟于立飞说起了当初收货的经历。

    张建功以前是在邻近一个地市下面的县城做古玩生意的,刚涉足古玩的时候,也是从铲货开始。慢慢的在小县城,一个破落的小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那条街破破烂烂,在县城很背静的地方,零零星星的分布着几家店铺。

    古玩行是很冷清的买卖,面向的群体有限,客户不多。所以大多数日子,店铺里只有主人独守着,偶尔来个人逛店,待上半天,或许说不几句话,更不会花一分钱。所以在小县城的偏僻角落里,做古董买卖,实在不景气,算来算去,赚的钱养家尚且困难,别说发家了。

    张老板那时候年轻,头脑也活络,做生意会算计,所以赚了钱,总是想办法多买东西,或者留起来备用。他不像别的古玩贩子,觉得钱来的容易,好虚荣,爱吃爱喝,没事了还玩点赌博嫖娼的营生,所以,不知不觉间就攒下点积蓄。

    在古玩街开店,来买货的本地藏家有限,尤其同行之间你争我抢,互相诟病,既伤感情,又费精力,最终限制了生意。争来斗去,没有赢家,到头来,真正买货多的还是前来倒行的外地人。眼看着生意没起色,有了几个大子的张老板就想找机会跳出去,到外地开店,好把生意做起来。

    机会终于来了。随着古玩收藏的火爆,他听说京城的古玩市场增加了一个又一个,他当时年轻,觉得哪里都可以去闯荡一番,就喊了几个老乡,想去京城的大海里去劈波斩浪,大干一番。

    京城的地方大,高人多,有钱的收藏家、爱好者也多,可他们眼光挑剔,大路货难入法眼,而张老板来自小地方,见识少,资金不充足,难以淘到上档次的货。所以生意做起来,远没想象的好。不过,来到大地方,机会增多了不少。其中有一项买卖,很对张老板的胃口。

    对老张胃口的是一桩不起眼儿的小买卖,小得在县城都不显大。其实,如果在县城,他反而做不好这桩不起眼的小买卖。

    ps:今天的月票排名还没有突破,而且距离前一名还是相差三张月票,大可只看到自己的月票在增加,其实对方的月票也是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