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9章 耿浩 楷书起源

闹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组团游三国最新章节!

    耿浩在杨府住了几天,每日里除了喝酒,便是与钟繇杨修探讨书法。

    那钟繇乃是三国时代的书法大家,一谈起书法,便是眉飞『色』舞,张口“形”闭口“意”,听得耿浩是五『迷』三道、云山雾罩,仗着有些美术根基,加上两片善辩的碎嘴皮子,勉强和钟繇对付着聊。

    钟繇从殷商甲骨文聊到西周大盂鼎铭文,再到东周石鼓文,从秦朝小篆聊到汉朝隶书。

    钟繇总结道:华夏文字从象形发展到会意,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到了秦篆汉隶,更发展成一门艺术。

    钟繇慨叹道:“真乃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矣!”

    耿浩听得『迷』糊,敬佩确是由衷。

    钟繇又道:“只是无论秦篆还是汉隶,都过于拘泥形格,尤其是汉隶,虽增添了横划‘波折’之美,但少了‘撇捺’之锋,端庄整齐有余,活跃灵动不足,比如“刀刃”两字,形堪完美,却无法体现“刀”之利,“刃”之锋。尤其是汉隶取横式写法,实在是不便于上下快速书写。”

    耿浩随手写了个隶书“虎”字,说道:“是啊是啊,比如这个‘虎’字,写出来便像一只‘卧虎’。”

    耿浩又写了个行书“虎”字:“如果写成这样,便有气势多了。”[]组团游三国59

    “嗯,如此,果有下山猛虎之势。钟某前日见耿先生所写的‘楷书’,深受启发。”

    钟繇说完,便随手写了好多楷、隶对照的字,三人仔细地研讨起来。

    三人不吃不喝,研究了一个白天,钟繇最后总结道:“依钟某之见,这‘汉隶’工整清晰,易于分辨,适合行文、刻碑;这‘楷体’书写流畅快捷,适合日常书信记录,钟某日后一定仔细研习耿先生的技法,整理出一套书写小楷字的规范。”

    耿浩点点头道:“嗯,这楷体大字和楷体小字的确有差异,钟先生不妨先研究‘小楷’……”

    说到这里,耿浩突然楞住了,禁不住“啊”了一声?

    “耿先生怎么了?”杨修问道。

    “啊,没事没事,我只是想起一件事来。”

    原来,方才一说道“大楷”、“小楷”,耿浩突然想起书法课老师曾讲过:楷书中,小楷便是由东汉书法大家钟繇自隶书中整理衍生出来的。

    啊!我光想着颜真卿、柳公权临摹我的拓本了,原来,竟然是我帮钟繇创造了“楷书”!

    耿浩越来越佩服自己了。

    在杨府盘桓几日,耿浩和钟繇辞别了杨修,坐上杨家准备的舒适大车,赶赴长安。

    车子到了长安宣平门外,车夫撩开车帘道:“两位老爷,前面走不了了。”

    “咋了?”耿浩问道。

    “堵车。”

    “堵、堵、堵车?!”耿浩差点没被车夫的话“堵”死,这是长安,不是北京;这是长安宣平门外,不是北京西直门桥![]组团游三国59

    耿浩跳下车,不禁大吃一惊。

    宣平门外,人山人海,上千辆车将道路拥堵得水泄不通。

    妈呀,还真是堵车!不仅堵车,还堵人!

    两人无奈地向远处望着,人群涌向之处,矗立着几十块石碑。

    钟繇笑道:“哈哈,这一定又是蔡公惹的祸。”

    “蔡公?哪个蔡公?”耿浩十分疑『惑』。

    钟繇比耿浩更加疑『惑』,像看火星人一样盯着耿浩道:“耿老弟精研书法,竟然不知道蔡邕蔡公?”

    耿浩愣愣地看着钟繇,一付我凭什么认识他的表情。

    若不是已经与耿浩相处了几天,对耿浩经常冒出些“胡言『乱』语”有精神准备,钟繇恐怕会活活掐死耿浩。

    钟繇瞪着耿浩,几乎是大喊着道:“当朝第一大学问家,修订六经,书写《熹平石经》的蔡邕蔡公你不知道?”

    耿浩害怕了,如果还不知道的话,自己一定会有『性』命危险了。

    “知、知、知道了……”耿浩磕磕巴巴地敷衍,突然他脑内灵机一现,双眼放光,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啊,我知道了,那个蔡邕是不是蔡文姬的爹?”

    如果钟繇不是书法大家、如果钟繇修身养『性』之功力稍差、如果钟繇再年轻两岁,估计耿浩真的就变成孙策口中的“死耗子”了。

    钟繇像含服了“速效救心丸”一样,嘴憋了好久,长长出了口气,回答了一句:“是。”

    “哦,认识,蔡邕蔡公,我怎么会不知道。”耿浩边说边暗自寻思:哦,那个字原来念“雍”啊,姥姥的,我念了二十几年“邑”了,你说“蔡邑”我不就明白了。

    钟繇被憋得满脸通红,嘴唇发紫,耿浩吓坏了:如果真把钟哥气个三长两短,我们以后可就没“小楷”了啊。

    耿浩赶紧找话题安抚钟繇:“钟先生,我常年不在中原,孤陋寡闻,您给我说说这蔡公和那些石碑是咋回事呗?”

    听耿浩问起石碑,钟繇立刻缓过气来,喘匀了气,侃侃而谈起来:“这蔡公可了不得,学问、书法均是当世第一。历朝历代,不断修订六经,而修订人中多‘俗儒’(伪专家),结果是越修谬误越多。奏请灵帝恩准,蔡公着手正定六经(官方正版),并亲手将六经书于石碑之上,蔡公的书法,可真是了不得啊。”

    一说起书法,钟繇又变得神采奕奕,遥指着远处那些石碑道:“那些便是当年镌刻蔡公亲笔书写六经的石碑——《熹平石经》,当年立于洛阳太学门外,每日里去观览临摹之人便不计其数,此次迁都,这些石碑运来长安,这些人、车,一定是来一睹石经风采的。”

    “哦,果然了得、非常了得!”耿浩煞有介事地评论着,心里想得却是:难怪这钟繇可以发明“小楷”,这家伙一谈起书法,怎么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钟繇应该长命百岁,病危时,只需给他弄篇书法瞧瞧,估计他就能多活个十天半月……

    耿浩胡思『乱』想着,钟繇对他说道:“耿贤弟,钟某此次来长安,便是要拜见蔡公,今日难得先见到《熹平石经》,钟某一定要先去观瞻,耿贤弟可有雅兴?”

    耿浩赶紧摆手:“不了不了,钟先生您随意吧,我得去城内找朋友。”

    “也好,那我们在此别过吧。”钟繇说完,从车内取下一卷纸,“这是钟某写的一幅‘楷书’,留给贤弟做个纪念吧。”

    “啊!那就多谢了。”

    别过了钟繇,耿浩穿过拥挤的人群,费了好大力气,才算是挤进了宣平门,城里面人少多了。

    耿浩挤得浑身是汗,腰背酸疼,抻抻衣服,活动下肩肘。

    前面一处店铺,门外挑着一盏大红灯笼。

    耿浩贴着店铺的墙蹲了下来,打开钟繇赠予的纸卷。

    纸卷上写着八个行楷大字“天降神兵,三國雄風”。

    哈,这不是我的词句吗?

    仔细看,嗯,钟繇的书法确实厉害,字字刚劲峻拔、笔笔力透纸背……

    “好字!”背后有人叫了一声。

    “嗯,是好字。”耿浩应道。

    突然,耿浩感觉有些异样,抬头望了一眼大红灯笼,只见灯笼上贴着三个字“天降号”。

    “好字!”又有人喊道。

    啊?!不对,猛然回头,耿浩大叫一声:“王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