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增产

白羽凤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农女皇商最新章节!

    当然也去了一趟镇上的大药铺,包了不少北枸杞、金丝枣和大枣、太子参、当归、天麻等物。

    这一买就是两大筐,别人还以为是配作料用呢,其实是留着以后做南瓜蒸鸡吃。而且苏芳准备研究几个炖品出来。

    目前酒楼以重口味和吃新鲜为主要风格,开第二家肯定不能走同样风格,不然没有双开的意义。

    因此,在烧烤系列、快餐系列和药膳、滋补炖品上,她和林天明商量许久,最终选择做炖品。

    因为前两个系列在已开的枫华酒楼就能陆续增加出来。

    药膳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就算她清楚,她也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守在酒楼里,万一把哪个有钱人吃坏了,她可赔不起,干脆做温和简便的炖品吧。

    这燕窝都知道大补,谁不受补吃坏了总不能怪燕窝吧。

    因此决定做炖品,就不会将枫华酒楼的菜色照搬过来了。

    炖品将和茶楼、点心混卖,打出休闲、美食、营养的招牌,名字就叫枫华茶楼,简单易懂、消费清楚。

    一酒、一茶,以后都并肩走。

    还有半个月桃岭镇的酒楼就要接手筹备了。

    这半个月他们也没闲着,确定了在枫叶村收作料之后,就开始常往山上跑,不时弄点小苗或种子下来就种在屋旁菜地里。

    当然,收到消息的人家几乎在当天,就送了些葱蒜和头年的生姜到苏家二房过称,苏正清和苏林氏也没多想,当场算了钱收货。

    其它还好,这葱可要趁新鲜,隔天就蔫了。

    看着收回来的几大把嫩葱,苏林氏有些傻眼,担忧地看着苏正清:“他爹,这要不马上送到县城里,怕是不好用啊。”

    “先拿泥水种上,养几天算几天,这会儿芳丫头和天明怕是上山了,咱们晚上去一趟他们家,问问什么时候送。”苏正清还算理智,先想出权宜之策。

    于是当晚夫妇俩带着孩子赶在天黑前到了林天明家,正好小俩口在屋侧地里种着山上弄回来的一棵野椒树,正在浇水。

    听了爹娘来意,苏芳笑了笑,不甚在意地道:“无妨,把葱尖割下煎蛋吃、做葱花饼子,兜茬种了,葱发得快,等我们去县城时再临时割了。”

    “那我们暂时不收葱了吧,还有蒜,收蒜瓣好一点。”苏林氏连忙说道。

    “都收,都有定价的,但只限于咱们村,这本来是关照一下咱们村的生活,其实用不了这么多东西。”苏芳含糊地解释。

    当初要收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给香料的配料弄个幌子。

    让香料公开增产,却不被人多疑,但又不能让人猜算出香料的主要成份,只好扩大范围,把家常作料都弄上了。

    这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别人恐怕是摸不着头脑了。

    而那些收来的作料,反正酒楼也要用上,多收无妨。

    却忽略了有些作料放不得还生长很快的问题,现在马上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可是也不能才开始就暂停,一旦造成负面影响,若是再被有心之人嘀咕几句不好听的,反而得罪人。

    得罪人到也不怕,她苏芳从来没怕过谁,问题是,幌子的价值若有折扣,才是得不偿失。

    收作料的事还是这么坚持下来,但苏林氏还是直嘀咕,苏正清想了想,还是跟村里人先解释了。

    这几天不去县城,不易存放的作料暂时不收那么多,主要收能存放的干作料,若是割了来的新鲜作料如葱蒜,还是会收,不会退回去。

    村里人反应过来也明白了怎么回事,都觉得好笑,也便不再送那些易摘易长的作料了,反而帮他们合计起来。

    “其实小葱和大蒜,在县城当天买是最好的,酒楼做的是赚钱生意,哪能弄这些蔫掉的作料呢。”

    “芳丫头到底不会划算,往咱们村收作料,送趟县城都不容易,收得少了跑一趟也划不来,就应该只收能存放的呀。”

    “可是能存放的,咱们去年种得少了,今年多种一些吧,那些小葱什么的,就不送了,也便宜,不如种生姜。”

    “不错,咱们今年多种些,以后肯定是个长期生意,就不要太盯着眼前这点小利了。”

    村里人议论得很热闹,心里也越来越清楚,就连苏正河都只在镇上开了家酒楼,苏芳同林天明却直接在县城开上了。

    起步就这么高,难说不会多开几家,他们可听说了,虽然苏长福和苏长安兄弟都在酒楼里,可酒楼是有请小二的。

    那么他们在酒楼里都干啥呢?一家酒楼哪里需要那么多人看着?

    从苏长福年前忙碌、年后连妻儿都带过去来看,他们并不认为是苏芳不信任苏长福,才派了自家亲哥哥去监督。

    何况苏家大房如今都安静得很,显然没有这种苗头出来。

    虽然苏老太太仍在嘀咕苏芳不孝,但苏袁氏却是异常地消停,只忙着管教苏红做针线活儿,也不放苏红到村里走动了,扯猪食什么的都是自己去。

    因此村里人都相信,苏长福是受到重用的,那么苏长安他们,肯定别有用处。

    大家心里其实都有猜测,只是现在不好乱说怕得罪苏芳。

    苏芳这次从村里收购作料,年前又送炭给村里人家,可见她还是很重视村里人,是愿意拉帮一下的。

    再加上村里人本来就跟苏家二房关系不差,比和苏家大房好多了,自然言谈之间多为他们着想。

    苏林氏见大家主动为自家着想,感激得连连道谢。

    隔了几天,在王村长的发动下,大家也上山寻找苏家要收的那些山野作料,先找准地方,等成熟了再去摘取。

    王村长自然也会划算,虽然这次的事于村里一点利益也没有,但他想到的是更远的事情,因此主动站出来张罗。

    不但要找苏芳要的那些山野作料,还可以顺便摘些木耳、蘑菇回来晒干,酒楼肯定是要的。

    这样的建议一提起,立刻得到全村人呼应,苏正清一想也对,便作主替苏芳答应下来,于是村里人便在农闲之时多了一笔收入。

    虽然山上的东西是天生地长,只要你去摘就是你的,但苏家忙不过来,林家更是没有人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