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做赵匡胤还是曹操

穷癌晚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最新章节!

    但凡战乱,总有山匪流寇横行,中原大地历经几十年战乱之祸,不少地方甚至催生出了“匪二代”,若不趁着明军兵锋正盛,彻底斩草除根,等其死灰复燃,届时又是一件大麻烦。

    所以李鸿飞急于颁布“剿匪令”,不仅仅是针对那些想要反抗他的对手,更是为了肃清国内隐患,早日稳定全国局势。

    当然,李鸿飞此举,也是在帮李定国尽快完成军队整改,大量军队汇聚在一起,容易惹出乱子,将他们下放到各个州县,一边剿匪,一边继续帮助衙门完成土改方针。

    等到军队将这两件事做完,国防部的军制改革已经完成,届时即便那些封疆大吏心有不甘,也只能咬牙接受...........

    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鳌玉桥以南,有一片占地面积约1500亩的宫殿建筑群。

    该建筑群分为北海、中海、南海,又统称为“太液池“,北海与中海以金鳌玉蝀桥为界,中海与南海以蜈蚣桥为界,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修建紫禁城时,规划出的一片供皇室行宫和宴游的地方。

    同时,后世另一个时空中,又将此地称之为“中南海”,是整个华夏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也是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

    李鸿飞入主大明权力中枢后,大笔一挥,便将这片区域划为中书省的办公地点。

    朱由检大部分权力被削弱,大臣们也用不着每日天不亮,就前往皇宫上朝,这中南海的南台(后世的瀛台),便成了朝中文武百官新的办公地点。

    李鸿飞以前可是做梦都没想过,他居然也能在中南海办公。

    这一日,李鸿飞正在中南海庆云殿,翻阅下面官员递交的奏折,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随后一道身影冲进大殿,快速朝着李鸿飞而来。

    “呛”

    一柄闪着寒光的宝剑,应声出鞘,来人很快便冲至距离李鸿飞不到五米左右。

    不过,这柄剑的主人,也就只能冲到这个距离,因为一瞬间至少有十支后装步枪对准来人。

    只要对方胆敢在上前一步,绝对会被乱枪打死。

    待看清楚来人的相貌,李鸿飞一边挥手示意侍卫放下枪,一边忍不住笑着说道:“我说大姐啊!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还玩冷兵器呢!”

    不过李鸿飞也只是调笑,对方要真带火器,别说闯进李鸿飞五米之内,估计连这庆云殿的大门都没进,就被守卫擒住了。

    “呸!谁是你大姐?姑奶奶是过来清君侧的!”来人直言不讳道。

    不过说归说,对方倒是没有真动手,毕竟李鸿飞身边的护卫可不会管两人关系如何。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李定国、戚志丰、郭胜相继进入大殿之中。

    “哎哟喂戚将军,您可千万别冲动啊!”郭胜见到这剑拔弩张的情景,赶紧出言调解道。

    “堂妹,把武器放下,冒犯丞相大人,你想我戚家背负千古骂名不成!”戚志丰也赶紧说道。

    “大胆戚红英,强闯庆云殿,你可知罪!”李定国怒喝道。

    好吧,他这句纯属废话.........

    能理直气壮,带着武器冲进大殿找李鸿飞麻烦的,除了戚红英,也没有别人了。

    由于沧州首战失误,戚红英被迫卸任副总指挥一职,回到南京后虽然继续在国防部任职,却也只能坐冷板凳。

    李鸿飞发动兵变之时,担心戚红英不答应,或者坏事,所以并未知会对方,甚至在迁都官员一事上,李鸿飞多次建议让戚红英留守南京,以此彻底打消朱由检的戒心。

    毕竟如果李鸿飞跟戚红英“不和”,那驻留北方的第一、第二集团军,肯定会相互制约,更加方便禁卫军接手京师防务。

    所以兵变之前,戚红英根本不知晓李鸿飞的计划。

    如今兵变一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戚红英也受邀前往京师任职,故而抵达京师的第一天,便气冲冲地跑来找李鸿飞。

    看来李鸿飞还真没猜错,当初如果告诉戚红英他的计划,那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既然都敢发动兵变了,怎么不来个黄袍加身?还是说你只有曹操的奸诈,没有赵匡胤的雄才伟略?”戚红英知道自己对付不了李鸿飞,只能出言打击道。

    清君侧只是一个借口,她此番过来,关键是找对方讨个说法的。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乃是武将夺权的有名典故。

    李鸿飞如今掌握大明过半军队,又费尽心思发动了青山兵变(控制朱由检的地址,就在南京与扬州交界的青山镇水域),却不敢登基当皇帝,这让戚红英十分鄙视。

    她觉得李鸿飞是有贼心没贼胆,搞成现在这局面,反而留下了一大堆隐患,皇室问题不彻底解决,将来造成内乱,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曹操虽然权倾朝野,然而却没有称帝的气魄,因此惹出三国无尽战火,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大汉王朝之后,足足历经了五百年之久,才出现大唐盛世。

    而赵匡胤不同,他有足够魄力,直接黄袍加身,使得唐灭仅仅五十三年,华夏大地再度恢复统一。

    可以说没有赵匡胤的果断,陷入五代十国混乱的华夏,根本挡不住契丹人(后来的辽国)。

    李鸿飞本有两个选择,但却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一个,一旦大明因此分裂,满清真有可能东山再起。

    “放心吧,曹操的教训我会吸取,不会出现刘皇叔的!至于朱家江山..........虚名而已,要不要都无所谓。”李鸿飞说道。

    别说如今的皇亲国戚早就被朱由检剥夺了所有兵权,就算给他们时间招兵买马,凭那些个连满清都干不过的草包,李鸿飞还真不惧怕。

    李鸿飞如今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新的制度,等到整个大明百姓都习惯了这套制度,谁还愿意为了皇权去拼命?

    对此李鸿飞有很大的信心,纵观历史,只有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没有听说过从封建社会倒退到奴隶社会去的。

    君主立宪制制,即使在后世都盛行,所以这并非是偶然。

    “行,既然你心里有数,我也不好在多说什么,反正我今天来,主要是为了辞官的,不仅是我,我堂哥戚志丰,包括所有戚家族人,集体请辞!”戚红英忽然说道。

    之前她就有这个打算,不管李鸿飞是选择黄袍加身,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戚红英都不打算让戚家参与这件事,她不愿给先祖戚继光将军抹黑。

    之所以跟李鸿飞聊了这么久的题外话,其实戚红英心里还是希望李鸿飞,能在如今这个位置坐稳。

    女人的心思,有时候真的很难猜。

    “堂妹,你这是做什么?我什么时候答应辞官了?”戚志丰不满戚红英为他做主。

    他冒着遗臭万年的危险,答应与李鸿飞联合发动兵变,自然不是只为了做好人,如今到了摘果子的时候,说放弃就放弃,这根本不可能。

    “堂哥,你知道这一路北上,那些老百姓都是怎么说我们戚家的吗?我戚家军是抵御外辱的军队,不是某些人的走狗,爪牙!”戚红英大声说道。

    看来李鸿飞一系列的大动作,确实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怀恨在心的人,知道攻击李鸿飞没多大用(脸皮厚不怕流言蜚语),转而攻击起了戚家军。

    “别说了,你要辞官我现在就批准,不过戚志丰,甚至是戚家其余将领,我一个也不会批!”李鸿飞说道。

    戚红英确实不适合在军中任职,主要是她战功太彪悍,一般职务说不过去,而太高的职务,又容易给下面一应男军官造成压力,所以借此让对方主动辞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戚家一众将领,李鸿飞说什么都不会放走,火器部队的指挥官,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尤其是戚家这种最早进行全火器换装,并参与过大量实战的军官。

    “你........李鸿飞你就是个混蛋!”戚红英说不过,只能开骂。

    她心里很委屈,凭什么单单就答应她的辞官,难道她是所有戚家军中最差的那一个?

    好吧,女人就是这样,比如恋人吵架时,女方十分坚定地说要分手,然后男方想也没想便答应,这反而让女方心里会胡思乱想,认为是不是对方早就想说这番话了。

    “谢谢夸奖,还有,我从未将戚家军当成走狗或者爪牙,这天下也不是他朱家一姓之天下,军队不仅要抵御外辱,还得为天下百姓请命。”李鸿飞厚着脸皮说道。

    军队不涉政,一直是李鸿飞在反复提倡的,结果此次政变,李鸿飞却调动了大明过半的军队,最后到了他口中,却被说成为民请命,脸皮确实够厚。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朱由检如果不动杀心,李鸿飞还真不愿意惹一身骚。

    “或许你是对的,希望你能说到做到。”戚红英说完,转身离去。

    “丞相大人,舍妹脾气太冲,还望大人见谅,这辞官一事,我会尽力劝说,还请大人给舍妹一次机会。”见戚红英离开,一旁的戚志丰赶紧上前求情。

    “不必了,她不适合入朝为官,况且.........你难道想看着你妹妹,就这样单身一辈子吗?”李鸿飞笑着说道。

    “额......什么意思?”戚志丰不解。

    “她的官衔太高,气场太强大,试问有谁敢娶这样的女人?”李鸿飞解释道。

    一旁的郭胜听闻,对李鸿飞的解释深表赞同。

    有些人是有贼心没贼胆,有些人则纯粹将戚红英当成了战友跟哥们儿。

    “丞相大人,既然事情解决了,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见戚红英离开,而且聊天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八卦,李定国待不下去了。

    “我说过多少次了,非正式场合,大家直呼其名便可,哪来那么多讲究?”李鸿飞不悦道。

    权力越大,下面的人越发谨小慎微,这是李鸿飞不希望看到的,要不是如今刚刚接手朝政,难以抽身,他恨不得去京城各地走访一遍,做一番“亲民”举动。

    “知道了,梦回老弟,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国防部还有公务要处理呢。”李定国改口倒是挺快。

    “等等,既然都来了,能不能先给我说说,你们对军队的改组问题,也好让我心里提前有个数。”李鸿飞说道。

    军队改组,无非就是将军队的职能进行细化,并进一步拟定各个军种的数量,以便国防部今后向国会申请军费。

    按照李定国的初步规划,大明国防军常备军队,规模大约在67万左右,其中战兵(野战军)约30万,守兵(武警)约25万,水师约12万。

    大明境内已经没有大的战事,保持三十万野战军完全够用。

    京畿重地驻守一个集团军,辽东边关驻守一个集团军,西北地区再来一个集团军,刚好防住整个大明边关。

    这三十万野战军,将配备整个大明最好的武器装备,所有军官也是南京军事学院优秀学员,以保证战争爆发时,能打出大明最强战力

    而二十五万守军,则分摊到全国州县,平均一个州不到五千人,这样的部队,基本都是以团为作战单位了。

    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得朝廷能顺利取消一多半军以上的番号,到时候那些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手上的部队,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师。

    此举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守军的武器配备方面,由于属于二线部队,除部分大中型城市外,基本都只能使用野战军淘汰下来的装备。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或许比不上野战军,但对付地方土匪,还是绰绰有余。

    水师方面,李定国完全采取李鸿飞的提议,将其独立出去,划分为北洋水师舰队,以及南洋水师舰队..........